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27日 星期四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

    坚持一“脉”相承 实现科教双馨

    作者:曾国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27日 08版)

      南华大学病理生理学科(以下简称“学科”)坚持科学研究为发展之魂,人才培养为发展之本,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重大需求,40余年一“脉”相承担当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科教双馨。

    因“脉”而聚创新方向

      20世纪70年代,南华大学病理生理学科创始人杨永宗教授独辟蹊径,首创多个动脉粥样硬化实验动物模型和多种实验方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性研究》获1978年湖南省科学大会奖。同年,湖南省编委批准成立衡阳医学院心血管疾病研究室,1993年创办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9年获原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1世纪以来,在现任学科带头人姜志胜教授的带领下,学科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四个体系、一个中心、偶联转运、相互调节”的荷脂细胞胆固醇跨膜转运工作模式;率先提出“H2S是衰老相关性疾病或病理过程防治干预靶点”的学术观点并得到国际认可;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首次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学”这一新的概念和理论体系,主编出版《动脉粥样硬化学》等3部专著,得到同行高度肯定。

      学科自2001年起成为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依托单位,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相继获批动脉硬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动脉硬化性疾病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联合获批血管植入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协助申报批准心血管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

    应“脉”而育学科人才

      近年来,学科引进海外高水平心血管研究团队7人、湖南省海外名师2人、湖南省“百人计划”专家2人。学科成员中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占比达90%,全部实现博士化。学科团队获评首批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和省优秀研究生教学团队。

      学科1986年成为衡阳医学院首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成为南华大学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病理生理学》被评为湖南省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姜志胜教授被评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400余名,博士研究生85名,博士后14名;作为核心课程培养全日制本科学生6万余人,继续教育学生10万余人。毕业生共获得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杰出优秀青年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0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人才支持计划或称号100余人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和教学成果奖100余项。

      近年来,学科在校学生发表学术论文529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4篇,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30余项,创新课题81项,发明专利17项;获评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9篇;参加全国“挑战杯”、中国“互联网+”等大赛获奖20余项。

    一“脉”相承学科文化

      学科拓荒者杨永宗教授,1964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是全国首批病理生理学毕业研究生。1965年,他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衡阳医学专科学校(现南华大学),坚守科教一线56年。他担任衡阳医学院院长16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科学精神和责任担当为重点,培养了包括曾益新、陈国强2位中科院院士在内的大批优秀学生,植入了守初心、担使命、敢为先的学科文化基因。

      学科拓展者姜志胜教授,从北京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后前往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深造,2005年初毅然回到母校南华大学,开创出学科发展新局面,以“动脉粥样硬化学”研究的一域之功助力医学科技发展,践行了守初心、担使命、敢为先的学科文化传统。

      2006年以来,学科发起“IAS中国行”学术巡讲,在全国各地先后举办200多场,听众达5万余人,为全国同行送去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基础研究新进展、临床诊疗新方法、预防康复新策略。学科创办的《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在国内率先推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心血管损伤专栏”2期,专栏文章已被下载上万次,深化了对新冠病毒损害人体的认识。2020年初,学科带头人姜志胜教授率领湖南省第4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接管黄陂方舱医院并担任院长,圆满完成任务,相关事迹被媒体报道。一批毕业生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称号,彰显了守初心、担使命、敢为先的学科文化传统。  

      (曾国)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