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你是否想过把爱好发展为职业

    作者:阎岩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30日 02版)

      【新闻随笔】

      近日,有媒体面向全国2664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不考虑现实因素的情况下,92.98%受访大学生愿将爱好发展为职业,他们将兼职参与新职业作为锻炼自己、融入社会的最佳途径之一。

      这个调查结果,实际上展示了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关系。这种择业与理想的矛盾,是尚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这一群体面临的困境,也是令更多社会从业者长期困惑的一个难题。传统的职业类型,以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作为选择的主要参照,大体上体现了“学以致用”“人岗相适”的双向选择原则。但在具体的从业实践中,职业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要素,它既是个体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参与社会分工谋求生计的渠道,也是在满足一定的物质需求后进一步满足精神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既是社会通过职业分类集合个体力量,创造物质财富的分工,也是借以集聚群体智慧、创造精神财富的途径。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职业已经细化到社会和人们的各个需求端,呈现出多元化和时代性特点。多元化和时代性,体现在职业分类标准的多元化上,体现在职业理念、就业观念、价值追求的与时俱进上。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从“铁饭碗”到“临时工”,从“固定职业者”到“自由职业者”,不仅反映了个体成长成才的发展变化,也体现了社会与时代的进步变迁,以及职业类型和特点的日渐丰富。

      在高等教育发展到普及化阶段的新时代,就业成为大学和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头等大事。解决就业需求和就业供给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人皆能就业、就好业,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把爱好发展为职业,不是不可能。兴趣爱好是职业理想的原生动因,是个人成长中长期培养起来的优势,也会给职业带来差异性特征。于大学生而言,在校期间兼职工作、通过个人爱好“小试牛刀”进而转化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行为,并且能以“不丢人”“更自由”“喜欢就好”来评价一些新职业,正好反映出新时代青年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创业意识的加强,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在刷新传统就业观念的同时,将此作为走出校门、迈向社会前的一次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了多样选择和多种可能,也为理想抱负、价值追求的实现进行了必要的“试水”和“探底”。

      人生因理想而精彩,因奋斗而升华。职业理想影响着个人的职业选择,反过来,如何在物质和精神中做出选择,或者达到二者的最佳契合,也影响着个人的职业理想。值得注意的是,兴趣爱好与职业选择相统一,中间必然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那就是现实。一方面,兴趣爱好无法全面替代一个人思想品德、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兴趣爱好都能转化为职业期许,不是所有的职业都能满足我们的职业理想。这就需要我们把个人兴趣爱好融入社会需求,把理想付诸实践,科学合理定位,并在从业实践中通过努力奋斗,审视并丰富兴趣爱好,充实并优化职业理想。换句话说,不得不“为稻粱谋”,更需“不为稻粱谋”,还要不愧于稻粱,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丰盈厚重、多姿多彩。

      (作者:阎岩,系媒体评论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