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作者:董向慧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30日 02版)

      【光明论坛·温故】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同时还指出,“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我们要锚定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远景目标,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意思是,想要引来鱼就要先疏通水道,想要引来鸟就要先栽种树木。积水成渊,鱼就会聚拢,树木茂盛,鸟就会聚集。“水与鱼”“木与鸟”的类比体现了古人道法自然的系统观念和重视生态的智慧,可以理解为要实现民心所向,就要先完善德行和环境;要得到人才,首先要做好人才生态建设。重视人才、选贤任能是中国文化的悠久和优良传统。在古代以“水积”致“鱼聚”,以“木茂”致“鸟集”的经典事例不胜枚举。譬如,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广求贤士振兴燕国,吸引了军事家乐毅等优秀人才。齐国设稷下学宫,以优厚的待遇招揽名士,引来了孟子、荀子、邹衍、田骈、慎到等著名学者。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生动地表达了古人对于人才生态的重视。同时,传统文化还留下了丰富的重视、吸引、识别人才的思想遗产。譬如,就人才的重要性,先哲认为其关系着国家兴亡。《墨子·亲士》提出:“非贤无急,非士无以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就吸引和留住人才,古人认为最重要的是管理者的品德和重视程度。《荀子·致士》说:“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王安石在《材论》中也认为:“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就人才的识别,古人提出能识别人才、成就人才的人更为难得,《吕氏春秋·赞能》提出:“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利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才思想和智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人才的重要讲话中多次加以精辟引用。譬如,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诗经·大雅·文王》“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来阐明中华民族尊重人才的悠久传统;引用《资治通鉴》“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来强调选人用人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性;引用魏源《默觚》“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来阐明准确识别人才的方法;引用清代诗人顾嗣协《杂兴八首》“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来指出合理使用干部、以事择人的道理。

      当下,全球经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突破。人才竞争优势关系着现代化强国和民族振兴伟大事业,人才强才能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人才强国战略,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的重要论述为遵循,从人才任用、人才识别、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评价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破立并举,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知识的社会共识,以水积致鱼聚,以木茂致鸟集,打造“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人才发展局面。

      (作者:董向慧,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副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