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如何发挥需求对科研的牵引力

    ——来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一线研发团队的声音

    作者:本报记者 崔兴毅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4日 07版)

      【科研者说】 

      “楼上楼下跑断腿、打印机前排长队、访客进出接送累”,这些长期困扰涉密单位的“办公痛点”随着“涉密办公机器人系统”的问世,得到了有效解决。

      “涉密办公机器人系统”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团队研制的一款多用途、智能化、高安全的机器人“助理”,可以在满足涉密办公保密要求的同时,使工作更加便捷、让保密落在实处。

      提到它的诞生,这支拥有多位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高层次技术专家、海归博士的团队,着实费了一番心血。

      “身在涉密单位工作,我们发现,线上自动化办公已经非常便捷智能,线下物理空间却只能大量采用人工模式,效率很低。”团队成员深有感触。于是,他们展开缜密调研,发现某涉密单位2020年花费在打印刻录等事务性工作上的时间超过6万个小时,人工成本超过1500万元。

      “这极大触动了我们,促使我们设计一款安全保密机器人‘助理’,把技术人员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更有价值的创造性活动。”团队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成立了专项团队,从调研保密要求入手,着手设计机器人本体、研制调度管控系统。

      针对涉密办公不能使用无线网络、摄像头的严格要求,研究团队果断采取不新增额外人员、不增加专项投入、不占据公共资源等方式,以探索拓荒的精神开展攻关,自主突破了机器人本体安全设计、信息跨网安全交互、安全控制平台等关键核心技术。为了让机器人成为一名合格的“助理”,面对经常用到的乘梯场景,团队成员日夜颠倒地工作,在深夜无人使用电梯时连续试验3个月,采集运动数据、调试应对姿态……终于,机器人像蹒跚学步的孩子一般,一步步地学会了乘坐电梯。

      破题的动力何在?来自团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为按时完成科研计划,团队成员放弃了周末、年假,主动加班写代码、改方案,迅速突破了机器人编队集中调度管控、自主导航、自主乘梯、防劫持报警等难题。为了提升产品的实用性,成员们联系多个合作单位开展试用,边用边改,提升了工作效率,实现了降本增效。

      在第三届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上,“涉密办公机器人系统”项目成果得到专家一致肯定。“今后,我们将继续巩固贴近产业、贴近用户、贴近技术的优势,发挥需求对科研的牵引和驱动作用,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创新转化之路。”这是团队的心声,也是他们努力的方向。

      (本报记者 崔兴毅)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崔兴毅、杨飒、刘梦、晋浩天、陈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