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08日 星期三

    托举大国重器 服务地方经济

    讲述人:徐州工程学院教授、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 孙健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08日 07版)

      【创新者说】 

      夜深了,位于徐州工程学院格致楼二楼的机械工程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实验设备前,一群人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刚刚得出的实验数据,一遍遍反复核查,时不时互相商量。这就是我们徐州工程学院“工程机械可靠性设计与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像这样夜以继日地沉浸在科研项目中,已经成了团队的常态。

      徐州是我国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领军城市。我们团队组建以来,就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作为重要目标,全方位服务徐州地区工程机械产业链,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成功实现了转化。

      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是团队科研骨干黄传辉教授的信条和追求。他和徐工集团合作开展了工程机械用重型液压缸的可靠性设计及其关键共性制造技术研究,研发的重型液压缸总体水平达到欧洲国家同类同规格产品先进水平,为工程机械主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头雁”振翅翱翔,为团队里的青年们做好榜样。怎么才能把自身所学和团队所需、产业所急结合起来?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办法。青年博士刚进团队时,研究方向往往还不明确,我们就以老带新,结合每位青年的研究兴趣和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帮助他们找到着力点和突破口。很快,青年们纷纷脱颖而出。宋威博士,2019年毕业来到徐州工程学院。在实验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他心无旁骛,刻苦攻关,不久便崭露头角,还获批了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称号。刘成强博士经过艰辛攻关,研发了一种基于负载敏感的挖掘机回转节能液压系统及控制方法,可以帮助挖掘机在回转动作时大幅节能,该系统已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年轻人成长成才,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团队的托举。我们把优秀的团队文化当作催化剂,让不同细分领域的知识不断碰撞,产生“1+1>2”的效果,让每个人都能在团队里找到自己的舞台。

      未来,我们会持续推动各学科专业与徐工集团等地方行业、企业对接,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科研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以更多成果托举大国重器。

      (项目团队:张胜、杨舒、詹媛、白雪蕾、刘艳杰、陈建强、严圣禾、王斯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