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18日 星期四

    全球气候治理中国方案的理论解码

    ——《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评介

    作者:郇庆治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18日 11版)

        《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

        张海滨等 著

        五洲传播出版社

      【读书者说】

      尽管受到包括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等偶发性因素的干扰,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应对总的来说进入了一个以贯彻落实《巴黎协定》为枢纽的重新活跃期。围绕着“双碳”目标而展开的新一轮外交谈判和博弈,使得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有了更多的关注、更高的期待,而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世界焦点。

      张海滨教授的新著《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清晰阐明了全球气候治理架构演进过程中的中国方案形成与中国角色转换,即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发展历程。因而,该书不仅是我国全球气候变化政治与国际合作研究中的最新学术成果,而且也将会对中国政府在未来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立场及其决策产生积极影响。

      在笔者看来,《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一书的主要特点和创新之处,有如下三个:

      第一,全景式展现了过去30年来国际社会全球气候治理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该书首先准确界定了“全球气候治理”概念的意涵,即包括各种行为体的国际社会通过协调与合作的方式多层面应对气候变化,最终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一个可以保持生态系统安全的水平,从而减缓和消除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威胁。在此基础上,它详细阐述了全球气候治理的缘起——国际社会何以把以变暖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确定为一个需要合作应对的重大挑战,全球气候治理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曲折发展——以贯彻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核心的《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构成了这一进程中的两个标志性高点。相应地,全球气候治理在目标、原则、减排模式、国际谈判格局和基本治理结构等方面都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进过程。其结论性看法是,《公约》及其两个议定书的达成与履约谈判落实,彰显了国际社会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协同治理必要性的政治共识与行动意愿,但另一方面,不仅这一过程本身历经曲折反复,比如美国加入《巴黎协定》,又退出《巴黎协定》,然后又重返《巴黎协定》,几多反复,而且就其目前的进展现状来看,也存在着治理力度不够、领导力赤字、不确定性上升、体制机制和法律框架不完善、外部环境相对不利等方面的明显不足。应该说,这一理论判断是客观而全面的。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基于对过去30年国际气候合作动力机制的系统总结,该书在展望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发展前景时强调,全球气候治理需要真正而有效的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尤其需要大国之间的合作。这是大国的历史责任。2021年11月10日,中国和美国在格拉斯哥气候大会期间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向世界展示了中美两个大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愿景,举世关注。这一事件为上述观点提供了生动的注脚。

      第二,全面梳理与概括了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过程。在理念原则层面上,中国在始终坚持与维护《公约》所强调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风险预防等核心理念和主要原则的同时,向国际社会宣传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把加强气候治理国际合作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在参与实践层面上,基于自身的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阶段实际与能力,中国逐渐从第一阶段(1990~2006)的热情参与者,演进成为第二阶段(2007~2014)的积极贡献者和第三阶段(2015~)以来的主动引领者,在全球气候治理的领导力供给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因而,在作者看来,一方面,中国对于全球气候治理的基本立场是一致而连贯的,比如始终认真参加联合国为核心的气候变化应对谈判、坚定维护中国自身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大力开展国内的节能减排履约行动等,另一方面,中国也在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在全球气候治理国际合作架构与进程中的义务担当和大国贡献,包括在履约国家自主贡献、国际谈判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推动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全球气候与环境治理理念思路等。不仅如此,该书还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行动,并将其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的主要内容或亮点。作者认为,基于前面的三个“五年计划”,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不懈努力,当代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低碳发展”和“绿色减碳”为主要突破点、涵盖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政策设计、技术方案和全社会行动的完整的国家方案,而这一国家方案的形成及其实施,不仅实质性改变了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架构及其国际合作中的地位,也大大提升了我国在世界气候与环境治理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影响力。可以说,这种三个层面或维度的归纳,是对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更为完整与科学的概括。

      第三,深入分析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从参与者转变为引领者的原因。正如作者所强调的,中国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30年,是中国日益深入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30年,是中国不断思考如何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方案的30年,也是中国不断践行全球气候治理中国方案的30年。也就是说,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21世纪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大胆尝试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可以做出的更早、更大贡献,从而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与大国担当。而对作为一个更具体的学术问题的学理性阐释,该书把国际因素、国家因素和领导人因素视为促成我国气候治理国际立场在《巴黎协定》前后发生阶段性调整的主要原因,并做了深入分析。应该说,这种概括分析是准确到位的,可以较好地解释包括第三阶段在内的我国全球气候应对战略的重大调适。

      总之,从全球气候治理曲折进程的准确描述,到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的理论概括,再到其中中国立场地位转变成因的深入分析,张海滨教授在本书中不仅清晰揭示了全球气候治理政治与国际合作的过去30年历程及其最新进展,而且十分难得地阐述解释了新时代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与架构中的角色转换或重塑,充分显示了我国学者在这一议题领域中的宽阔视野与研究深度。非常期待张海滨教授今后有更多的佳作问世。

      (作者:郇庆治,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