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语言,却有一个相通的声音叫‘妈妈’……”10月14日,在童声合唱《地球妈妈》的音乐声中,《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生态文明论坛在云南昆明拉开帷幕。多位主办方代表重申全球面临的挑战,就生态文明的世界意义达成共识,并呼吁落实在行动中。
生态文明是跨越时代的。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说,与自然和谐共处是21世纪的决定性任务。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在致辞中表示,生态文明思想带来了具体的目标和行动,即一条系统的以生态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她希望大家通过分享经验来找到解决方案。
生态文明是跨越国界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态司司长苏珊·加德纳指出,世界各地有许多土著群体,他们以生态友好的方式生活,自然在那里完好无损,我们应当依靠他们、向他们学习,并赋予力量给他们。
“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关乎人类未来,因此需要更有效的技术措施。”科技部副部长张雨东在致辞中介绍,中国近年来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调查基础科学研究与规模化的技术平台和系统研究。同时,积极推动参与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合作,支持建设区域性绿色技术转移平台,成立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支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技术示范推广与能力建设。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浅川雅嗣表示,世界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要扭转自然界令人担忧的退化,就必须采取紧急协调一致的行动,确保生态系统延续,确保我们共享未来的繁荣。当日,亚洲开发银行启动了“区域迁飞区倡议”,该倡议涵盖从北极圈到新西兰之间的22个国家,保护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飞区内的关键湿地。
(本报昆明10月14日电 本报记者 徐谭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