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

    作者:胡兵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12日 02版)

        【光明论坛·温故】 

        《求是》杂志2021年第5期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文章强调:“‘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一语,出自“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防微杜渐、已病早治的中医“治未病”思想。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所以用“千金”来命名其书。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医学巨著,也是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我国医学的又一次总结,堪称中国医学的百科全书。

        我国古代医家十分重视“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纵览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发展史,历代医家对“治未病”思想多有阐发,尤以孙思邈贡献显著,他把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三个层次,强调“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孙思邈由于“治未病”的养生保健得法,得享百岁。

        “未病”,是指人的机体有了一定的功能紊乱或失调,但尚未出现疾病的亚健康状态。“未病”的外延则很广,包括健康未病态、前病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和传变未病态等。“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中医主张有病早治、无病早防,防病重于治病,强调从整体上把握“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在疾病未发生时,提升正气,增强人体免疫力;在疾病发生时,早诊断早治疗,防微杜渐,防止疾病的扩展和转变;在疾病有所缓解或身体痊愈时,从整体上调理人体,防止病情反复和疾病的复发。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很善于把“治未病”“整体观”“辨证论治”等中医思想和术语,巧妙地运用到治国理政中,在一些重要讲话中信手拈来,生动传神。例如,2018年,他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说:“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再次证明,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重要讲话,则以防患未然的思维强调了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人之一身,犹一国之象也。中医“治未病”的预防理念和整体健康观,既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健康服务,也为全面建设法治中国、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提供了思想资源,同时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剂中国通用方。

        (作者:胡兵,系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