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06日 星期三

    青少年需要什么样的偶像观

    作者:李彦姝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06日 05版)

        【观者有心】

        前几天,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跟我讲起他们班上的“新鲜事”:一个女生很喜欢一位明星,不仅看了所有跟他有关的综艺节目、影视剧,还花了上万元买了那位明星的周边产品,明信片、抱枕、雨伞、背包、笔盒、手链,能买到的全买了,而钱自然掏自她父母的钱包。那个女生洋洋自得,向同学们炫耀自己的“收获”。这个时候,一位同学说了几句那位明星的不是,那位女生立刻对其大打出手,直到老师出面,场面才得以控制。

        近几年,青少年疯狂追星的新闻我早有耳闻,但当新闻中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边时,我还是被“震惊到了”。这件事情从侧面反映出过去这些年一种畸形的偶像观已在青少年中形成,也进一步说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的必要。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成长中一般都要经历的过程。从个体层面看,一个人崇拜什么样的偶像,往往暗示着他(她)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从群体层面看,青少年群体的偶像观,反映的是时代的价值取向,并包含着一个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密码。因此,青少年需要树立健康向上的偶像观。

        第一,青少年大都喜爱娱乐,所以产生了对娱乐明星的崇拜,但青少年追星不应只图感官层面碎片化的快感爽感,不应只表现为金钱、时间、精力的巨大付出,更不应因爱而起、以爱为名,结果却滋生出敌对、仇恨、暴戾等负面情绪和行为。

        第二,应秉持以德为先的评价标准,追逐德行高洁、遵纪守法、人格高尚的偶像。青少年有激情、易冲动,对于偶像往往仅窥其一而不及其余,总以为自己的偶像千好百好,容易忽视偶像的节操品行。可很多明星最后都败在“德”上。青少年如果总把德不配位的明星当作偶像,既是对明星的纵容,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不跟风、不溢美、不捧杀,勇于担负客观评价、积极监督偶像言谈举止的责任,应是青少年追星路上的应有之举。

        第三,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要矫正盲目浅薄的偶像观,多学习偶像的真功夫,见贤思齐,苦练内力,一步一个脚印,为自己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很多青少年把明星艺人当作偶像,但他们看到的只是明星在聚光灯下的光鲜时刻,看不到的是明星在幕后的艰辛、努力与付出。为了拍摄电影《我是谁》,成龙从70多米高的大楼上一跃而下;拍摄过电影《战狼》的演员吴京,拍戏几乎从不用替身,而是真打真摔,据说身上前后缝了100多针。无论是成龙还是吴京,“拼命”才是他们的真功夫。正是由于肯吃苦、敢拼命,他们才获得了那么多的荣誉和光环,成为很多青少年的偶像。青少年学习偶像,就应多了解一下偶像成功之前付出了什么而不是偶像成功后获得了什么。青少年崇拜偶像,就应该与其建立健康平等的情感纽带,多从其身上吸取精神养分,并转化为自身前进的动能。

        第四,青少年社会人格的养成,不仅来自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也与他们所追逐的偶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密不可分。目前,青少年群体的偶像认知有一种偏狭短视的倾向,以为只有演艺明星才值得崇拜。这种认知必须纠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行业的出类拔萃者都可以成为青少年的偶像。奥运会上摘金夺银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抗疫一线默默奉献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医护人员,空间站中为人类探索太空之路的航天英雄,他们都是值得青少年崇拜追逐的偶像。

        未来属于青少年,希望寄予青少年。新时代的青少年应树立健康向上的偶像观,将各行各业具有闪光道德品质、精湛能力技艺和突出社会贡献的人视为榜样和楷模,不断从他们身上汲取成长成才的力量。

        总之,青少年既要有向偶像学习的志向,也要有赶超偶像的志气。正如有一句话所讲,偶像崇拜的最好方式就是让自己也成为偶像。

        (作者:李彦姝,系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教育部社科中心副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