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10日 星期五

    着眼于教育“未来时”

    讲述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未来教育学院院长 郑国民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10日 07版)

        【教师讲述】

        在我授课的许多教师职后培训班里,“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是十分特别的一个。2014年9月9日,我正在北师大教九楼里和来自贵州的小学语文骨干老师们进行“如何教好小学古诗文”研讨课,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课堂,观看教学并和我们交流。

        一年后,这个班的学员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并收到总书记重要回信。回信中,“扶贫必扶智”的重要指示,为“国培计划”乃至整个教育扶贫事业指明了方向。这个研修班的学员都非常优秀,在培训期间积极投入、勤于思考、大胆探索。最近几年,总是能听到他们的好消息。很多学员由学科骨干成长为卓越教师,刘轶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如何让中小学教师树立文化自信、深刻理解未来世界变化、深刻把握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教育特征、具有认知科学与学习理念、具备复杂性思维和法制意识等,应该成为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我还记得2014年9月9日给贵州研修班上的那堂课,设计思路是请学员们反思自己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通过交流、研讨,逐步明确哪些做法是富有成效、值得倡导的,哪些做法是需要改进。也就是说,学员不仅要解决一时的教学问题,还要思考如何解决未来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我们希望造就一批创新型教师,他们具有深远的教育情怀、持续的学习兴趣、宽厚的学科基础、优异的合作能力、鲜明的探索精神、开阔的国际视野,大家共同凝聚力量,托举中国教育事业。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王斯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