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10日 星期五

    在最需要的地方“传道燃灯”

    讲述人:贵州省特级教师、省首批乡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遵义新蒲新区第十三小学校长 刘轶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10日 07版)

        【教师讲述】

        2014年9月,得益于“国培计划”,我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接受培训。培训期间,我们去了北京朝阳区楼梓庄小学参观体验。

        这是一所农村中心校,学生主要是周边农民和外来农民工的子弟。学校把“让每个孩子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作为办学理念,为孩子们营造自信自强的学习环境。我们在学校参观,讲解员都由学生担任。学校里儿童书吧、阅览室、各类兴趣活动室一应俱全,还有专业教师指导。在每个孩子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阳光、自信和向上的生命力。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学校教给孩子们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2014年教师节前夕,让我至今激动喜悦的一幕发生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走进“国培计划”课堂,和我们亲切交流。

        带着总书记的深切嘱托和培训收获,回遵义后我更加努力地工作。2015年8月,我来到遵义市新蒲新区文化小学,担任四年级(1)班班主任、语文老师。学校离城区较远,学生都是当地农民和其他乡镇转来的孩子。通过与这些学生、家长的接触,我深深体会到,改变农村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提振人们的精气神,树立发展的志气和信心。

        怎样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关键还是要为他们打好人生的底色,培养健全人格,引导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兴趣,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运用。

        作为“国培计划”的参与者、受益者,我切身体会到国家对西部教育的投入和重视,特别是对教师培训的大力扶持。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办好老百姓满意的学校,这样的努力有价值、有意义!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我会更加执着地走下去。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王斯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