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3日 星期五

    众里品读太姥山

    作者:习习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3日 15版)

        山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是高于人类、让人需仰望的磅礴事物,是秘密,是时间,是哲学。

        6月,从西北向东南,穿越中国的大半个版图。飞机起飞后和快落地时,目不转睛地鸟瞰窗外,强烈的对比前呼后应,一头是堆绣般干涸的荒山秃岭,一头是温润浩荡的青山,一眼就能看出,南方广袤绿色的制造者是那蜿蜒纵横的淌着银子的河流。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是不信的,世上的山,各美其美,只是总有些大的脾性可以归类:北方的山,雄壮地横亘天边、一望无际;南方的山,纵是再高大,却也秀丽妩媚。譬如每次到桂林,看那一个个馒头似的山丘,总觉得奇巧可爱,想必每个山丘脚下都会绕着碧色的水。再到雁荡,讶异于山形的鬼斧神工,好像每个山峰都有一肚子故事,它们是踩着海水的,想必这和它们的面貌紧密相关。

        太姥山的独到当然是别的山不可替代的。

        6月,大抵是太姥山最温润的季节,万物悄然生长,不喧闹,也不萧瑟,一切正好。依山而上,移步换景,处处叠嶂险峰。游山的人总乐于依照导游的命名去猜度那些奇峰险峻的样貌。岂知横看成岭侧成峰,大自然最怕叫人给框限了。忆起十几年前去武夷山,回来后,不谙世事的我对人说,比起大西北的山,武夷山就是个盆景。但现在,对于每一座山,我早已多出十二万分的虔敬,何况是那卓尔不群的武夷山。在太姥山,我依旧在想,上苍就这样把一座仙山,端端地摆到了这里,个中的万分奇妙,都要你静静地去思去想。比如它何以有这样的奇崛,何以有这样险峻的一线天光?上苍何以将它摆放得如此凹凸有致完满精巧?在这漫长的时光里,人们如何依偎它,游走它,感受它?

        天下名山,最可贵的是有记载,它们是实证,是山的档案,已经成为山的一部分。

        所以,每到一山,我喜欢搜寻古代文人的游记。上一次,到过雁荡山后,我从文人游记里读到了今日可见和今日不能再见的山的诸般可爱,山与人诸种有情味的故事。关于太姥山,古人的游记,我从唐朝的林嵩,读到了民国的邹逸,阅读中深陷种种奇妙。遍游名山大川的徐霞客到了雁荡却未至太姥,那是他的遗憾。林嵩将太姥山写得错落有致,低处“曰玉笋牙签、曰九鲤朝天……曰观音洞、曰一线天”,及至“摩霄顶,太姥山巅也。山高风寒,夏日犹挟纩……秋霁望远,可尽四五百里,虽浙水亦在目中。”真是简朴旷远,叫人遐想。

        大凡写太姥山,不可不写其峰,我欣喜于在古人千年前百年前的文字中,与他们的所见心领神会。“至如峰之为捧玉,为摘星,为飞盖,为石鸦,为新月,为豸冠,为神羊,为三灵,为龙角,为天圭……”(明朝林祖恕《太姥山记》)太姥山奇峰林立,古人恨不能用想象将其一网打尽。清朝傅维祖在他的太姥山游记中写道:“度桥,一小石门,门之右有一石房,深阔各二丈许,三面皆石壁,上覆一石,甚平。僧指为一片瓦,若设一绳床习坐其上,可与尘寰绝矣。”先生俨然一位亲切的导游,最爱他末尾一句。忆起那日去一片瓦寺,见到那块平坦孤绝的覆石,不敢奢想“习坐其上”,只在它的旁侧,眺望苍茫翠绿的远处,独享山风,感受尘世外的静谧。

        在戈壁在大漠在雪山,它们排斥你裸露你寂寥你,而太姥山这样的温润灵秀之地,它容纳你亲密你,你不会像一个陌生人,只是远远地打量它。走进它,就像到了它的怀抱。

        当地人问我,太姥山与别的山有何不同?一时语塞。古人把该说的都说了,我说些什么呢?

        而今,蓦地想到,除了它声名在外的“海上仙都”“山海大观”,除了它的石奇、洞幽、峰险、雾幻,相较于和它姊妹兄弟般并称为闽粤三大名山的雁荡山、武夷山,我深感它有着别样的地母的气质。

        传说中的太姥娘娘就是地母,她钟灵毓秀、慈爱宽博,她护佑山林、护佑四方百姓,她是一位女神,给予人们情感中母性般的慰藉。这样富有母性的山,怎能不生长性灵之物?

        福鼎白茶便是太姥广施的博爱。就在一片瓦寺旁鸿雪洞岩头,我看到了福鼎白茶的母株,太姥亲手种植的古老的绿雪芽。就是这母性的绿雪芽,滋生了福鼎驰名的漫山遍野的白茶,那是百姓心目中太姥娘娘为祛病降灾而带来的圣物。

        太姥娘娘,这民间的女神,让太姥山有了别样的柔美和阔大。山峰嵯峨坚硬,而茶树风情柔曼。福鼎白茶的气质也与太姥那般吻合,自然原生亲切质朴,看似朴素至极,仿佛未经雕琢,滋味里却满含着各种细致和婉转。

        (作者:习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