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4日 星期六

    夏果

    作者:李朝俊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4日 09版)

        桐柏山的“长虫食”

        欣赏更多“留住乡愁”全媒体作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

        【留住乡愁】

        夏果长在老井旁,河沟边,田埂上,地角里。临水山坡朝阳背风处,背阴潮湿的树林里,沼泽湿地孤岛中,也是夏果的天地。

        家乡桐柏山的夏果有很多,杏、桃、桑葚、秧李子、长虫食、花米托板……有木本的,有草本的。树上的高不可攀,地上的随手可摘。

        长虫食,黄花,绿叶,紫藤,红果。春天发芽出苗,先针尖吐绿,后有小叶嫩杆,藤蔓贴地丛生,风雨中疯长。短蔓盈尺,长藤过丈,喜群居连片长,也有单棵长在古井石壁缝中。在我老家,蛇又被叫作“长虫”。这藤蔓红果之地,正是蛇出没的地方,采摘时要提防“长虫”咬人。

        到了农历四月间,繁花落地,青果出世,绿叶林里,朝阳晨露,红点其中,果实次第成熟,这时也是“长虫”撒欢的季节。

        摘这果子,最好三两伙伴拿上细竹棍,在草林叶丛里左右翻动几个来回,提醒野物回避躲让,防范毒蛇野蜂袭击。大人们说,开鲜花长野果的地方是野物们藏身玩闹的后花园,人去了要打个招呼,免得双方“伤了和气”。

        摘果时,常有“叽叽”的声音不远不近地响叫,初听在前边,再听在身后,细听前后左右都有。这叽叽的叫声也不知道是“长虫”的欢迎词,还是嘟囔语,或是尝鲜后就赶快走人的严正声明。拿着竹棍越是“叭叭”打地,“叽叽”声越是叫得欢实,我们心里越慌张。大人说过的话就响在耳边,蛇出洞爬行游动的气氛好像马上就来了。若是谁此刻开玩笑叫声“长虫”,准能把人吓得魂飞胆破。

        新鲜果子摘落半草帽后,不敢贪多恋战的我们彼此抬头对视一眼,故意大声咳嗽几声,然后心照不宣地眨眨眼:“牛都跑远了。”话落脚动,几步跳出草丛,跑到明晃晃的土路上。此时此刻,才你一言我一语,眉飞色舞地说开:“手光知道采果,心里一片空白”“摘到一半时,腿肚子拧筋,脚都不听使唤了”“真怕看见‘长虫’溜出洞”……

        花米托板和长虫食前后生长,喜欢长在荆棘丛里。藤蔓上,阔叶如掌,形同葡萄叶,也是一藤长三叶。这藤有成人小拇指粗细,长有无数的尖尖小刺。果立顶端,相拥成簇,宛若荆棘上闪亮的王冠。无数的倒钩小刺布满“王冠”周边。想摘得这美味,防不胜防中手就会扎出一溜血点,有时还有倒刺留在掌中皮肉内隐隐作痛。

        吃着白中透黄的花米托板,有时会冒出个问题:好吃的花米托板为啥有如此美名?好听,形象,大气。有人说,这果形如花,籽粒像米,果蒂似托板生在藤蔓上……

        仔细端详,果然,夏果花米托板,有花的鲜艳,有米的效用,有托的形态,有板的风骨。听老辈人讲,花米托板是野果中的珍品,只有有洪福大德的人才能看到真形,品尝出原汁原味。年年摘吃野果的我们自然听不进这话,也不把老者的说辞放在心上。上山采过草药的父亲告诉我,熟透的花米托板远远看去花开朵朵,这山有红的,那山有紫的,还有山上长黄的。熟果长在枯藤上,一半是绿叶,一半是灰叶,青灰相间里手一碰,就掉入掌中。细细观看,小西红柿样的圆粒熟得快要笑开口。自然熟透的,人若不采摘,圆粒会自行落地,也有被风被雨被鸟整簇摇动脱落的。饱满透明的汁液贮藏在簇簇果粒中,含在嘴里不咬自破,一丝甜蜜,一丝清香,还有一丝凉气,可不是平常吃的酸酸甜甜味。

        父亲说,你们小孩子家图新鲜,又没有见过世面,花米托板还没熟透就成了嘴里食。自然熟的果子没摘过,咋能晓得它啥个样?到底哪种滋味?“尝过熟果的人少,多数人吃过的感觉就成了花米托板的味道,这果子本身的味道倒没有几个人说得清道得明。人世间好多事都是这样,等你长大见识多了,自然就能明白个中道理。”

        可是,父亲说的“个中”道理,现在我真明白了吗?心中仿佛有点含糊。

        (作者:李朝俊,系北京市西城区作家协会会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