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06日 星期五

    村民们有了“回忆馆”

    讲述人:吉林省永吉县金家满族乡伊勒门村党支部书记、满族物馆馆长 沙志勇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06日 07版)

        【一线讲述】 

        我们村是满族聚居地。为了传承民族记忆、弘扬满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2019年年初,我带领村党支部大量收集满族老物件及特色服饰,想打造一家满族特色博物馆。

        刚开始,那叫一个难!很多百姓想不通、舍不得。“我家的传家宝为啥要放在你那里?”好些村民跑来问我。我一面反复对大家讲述这么做的意义,一面带头行动起来,捐出了爷爷留下的满族老物件“三阳开泰”“座象封猴”“铜像鸳鸯戏水”以及传统农具“大风车”。听说一位担任过村会计的老人,家里有10多件很有特色的老物件,我就多次上门拜访,告诉他保护满族文化的重要性,诚心地向他征集。终于,他同意捐出所有物件,并把最心爱的清朝年间“戒烟铜牌”和“满族装粮升斗”亲自送到村支部。乡亲们渐渐理解了,也放心了,开始踊跃地把家里的满族火盆、大烟袋、玻璃专柜等许多老物件送到征集点。

        4个月后,500多件老物件来到了它们的新家。博物馆的主要“家底”有了,还能增加什么元素,让馆里的展品更有文化味,并增强观众的参与感?我开始走访全村能人巧匠,向他们请教。有人告诉我,满族手撕纸传承人李宇雁的作品深受大家喜爱,很多人想“学艺”,我就多次去找李宇雁。起初,她有些犹豫,我反复劝说,还主动帮她解决她母亲家屯里2万多斤稻米销售困难的问题。没过几天,李宇雁主动打来电话。经过详细沟通,她把这些年创作的传统手撕纸画全部捐给博物馆,并答应在馆里帮助村里人制作手撕画。

        去年11月,命名为“满族物馆”的博物馆建成了。这个散发着传统味道、蕴含着满族风情的地方,很快成了村民们的“回忆馆”,一件件老物件见证着生活变迁,释放着文化魅力。

        今年2月,李宇雁告诉我一个好消息:满族手撕纸申遗成功了!我说不出有多高兴,这样就能有更多人了解、感受我们村的民族文化了。下一步,我们还要借助高科技等手段,让这些老物件“开口说话”,让孩子们了解村里的历史,把我们的“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杨珏、胡晓军、任爽、赵秋丽、冯帆、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平国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