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电子科技大学是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建立的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为党分忧、为国担责”的政治底色与生俱来,在65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的20余万优秀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电子科大师生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在电子信息领域为国家撑起一片天。
深挖红色资源,以民族电子工业发展史资政育人
“20世纪50年代,我国东南沿海局势持续紧张,在党中央的关怀下,1956年创建了我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也就是我们电子科大的前身。”陈艾教授已经83岁高龄,但讲起这段历史记忆犹新。
1954年,16岁的陈艾考取了交通大学。1956年盛夏,交通大学电讯系西迁成都,陈艾和其他师生员工主动来到成电,“祖国需要我们,大家义无反顾”。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电子科大深挖校史中的红色基因,从全校310余位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中,陆续邀请学校建设发展历程中的一批老革命、老专家讲述红色校史、传承红色基因。陈艾就是第五期的主讲人。
同时,学校还深入挖掘档案馆里的红色档案,举行“党在成电”——红色印记主题档案展,通过数百份珍贵的历史档案,集中展现建校初期各级党组织情况、学校筹建过程、历次党代会和建校初期教授们的回国申请、入党申请书等重要档案,再现老一辈成电人红心向党、扎根成电,无私奉献、艰苦创业,支持国家建设发展的故事,激励师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除了挖掘校史,电子科大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广泛开展“电子百年”主题活动,通过“系列讲座+课堂教学+研学实践+专题展览”,引导师生了解电子信息产业的百年历史,展现在党的领导下民族电子工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发展历程。
“‘芯’的征程——我国半导体发展历程展”是“电子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6月24日,展览在学校电子科技博物馆开展,12寸单晶硅锭、掩膜、快恢复二极管、6英寸低阻单晶片等实物展品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
心怀“国之大者”,奋力担当科技自立自强时代使命
“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敢于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勇于跨过艰难险阻,担负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作为“优秀留学回国人才代表”受邀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现场观礼的90后教授刘明侦表示,“绝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
刘明侦回国以来就受到了诸多媒体的关注。她自动屏蔽了一切干扰,低调做事、专注科研,带领团队在新型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目前,电子科大聚集了一支国内电子信息领域的重要力量。他们和刘明侦一样,矢志不渝、积极奋斗。
电子科大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国防建设尤其是军事电子发展、民族信息产业发展贡献成电力量”工作台账,从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升科技创新贡献力三方面进行系统部署。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电子科大紧密围绕国家高精尖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制定集成电路高层次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核心材料与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凝练形成十大重点任务。
“我们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突破集成电路技术封锁,打造‘中国芯’。”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万里教授表示,实验室正瞄准新的目标——系统解决电子薄膜可控生长与性能演变规律等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微纳尺度下薄膜与器件新机理、新效应和新应用等重大前沿基础理论问题。
电子科大还积极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协同攻关。6月10日,电子科大与华为公司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解决世界性难题。
这些有力举措,也是学校充分发挥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特色和优势,着重在“打底子、卡脖子、结对子”三个方面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实。
“近年来,电子科大努力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中占据一席之地、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功立业。”电子科大党委书记王亚非说,“打底子”就是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夯实基础研究,重点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太赫兹、大数据及云计算、脑科学等领域进行布局;“卡脖子”就是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攻克核心领域的关键技术,重点攻关核心电子材料与器件、集成电路、信息安全、智能制造、先进测试等方向;“结对子”就是要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开展高水平校地合作。
6月19日,电子科大与海南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共建电子信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海洋电子信息领域国家级科研集群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电子科大校长曾勇表示,学校将积极发挥在电子信息领域学科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的优势,积极促进高水平大学教育科技资源与海南产业发展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深度融合,为国家海洋战略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不负党和人民,将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2021年毕业季,公共管理学院本科毕业生张伊焘拿到了国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但是她选择放弃海外深造,作为选调生回到家乡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让我的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我贫困的家乡。”谈到自己的选择,张伊焘说。
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周千驰是一位数次与西藏结缘的毕业生,她曾因旅行和学业两度入藏,也始终坚定自己赴藏工作的决心。今年毕业后,她第三次进藏,希望用自己所学助力祖国边疆发展。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在电子科大,像张伊焘、周千驰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
电子科大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去基层就业的学生人数持续增加。2021届毕业生有323人被录取为选调生,还有654名优秀研究生奔赴国家重点单位就业,比往年都有较大增长。“一直以来,电子科大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毕业生将个人职业选择与国家发展战略和基层需求紧密结合。”
2017年,电子科大推出了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马兰花计划”,引导毕业生扎根国防、基层、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像生命力顽强坚韧的马兰花一样,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地方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活力、作出贡献。
2018年,学校又推出了针对研究生的“卓越发展引航计划”,成立了“基层成长班”,为有志于投身基层服务的研究生开展课程教育、实践锻炼等专项培训,强化对研究生的思想引领,提升服务基层发展的担当意识。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电子科大将百年党史有机融入就业服务和指导,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和引导力度,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鼓励学子扎根基层、绽放青春。同时,结合“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学校举办了基层就业训练营、选调生岗前培训班等,帮助赴基层就业的学生更好地提升职业技能。
“在建党百年的伟大历史时刻,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作为一所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国家使命的学校,电子科大将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王亚非表示。
(本报记者 李晓东 本报通讯员 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