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25日 星期日

    陕西子长

    英雄故土 奋力前行

    作者:本报记者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蔡英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25日 10版)

        位于子长市枣树坪村的谢子长故居

        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内的谢子长雕像

        20世纪80年代的子长县城

        今天的子长市区风貌

        【红色地名的故事】  

        身经百战英雄汉,虽死犹荣万世知。走进陕西省子长市瓦窑堡镇北郊的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松柏成林,庄严肃穆。

        子长市历史悠久,禹贡时属雍州之域,商末为翟地,春秋归白荻,战国属魏,秦设阳周县,北魏改城平县,唐沿隋制,宋元宪宗二年设安定县,明清一直相沿。1935年分设赤源、秀延两县,1936年废赤源设安定县。1942年为纪念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杰出的指挥员谢子长将军,安定县正式改名为子长县。201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子长县,设立县级子长市。

        1897年1月,谢子长出生于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市)枣树坪村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在西安、榆林、太原等多地求学,并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25年冬,他联络李象九等奔赴北平和天津,受教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不久,谢子长在北大支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初,根据党的指示,谢子长回到陕北进行革命活动。他在陕北、甘肃等地组织开展农运、兵运,领导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还先后担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委员、中共陕北行动委员会军事指挥部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等重要职务。在革命的峥嵘岁月里,谢子长与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根据地军民开辟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4年8月任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的谢子长率部进行陕北、陕甘边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斗争,连续取得清涧河口、横山董家寺、安定县城等战斗的胜利。在河口战斗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在前线指挥作战,不幸胸部中弹。身负重伤的谢子长用衣襟捂住伤口,忍住剧痛,继续指挥战斗,直到战斗完全胜利。由于当时部队条件非常艰苦,连消炎的咸盐都买不上,战士们只能用南瓜瓤子敷在他的伤口上。1935年2月,由于病情恶化,谢子长不幸逝世,年仅38岁。

        1939年,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和政府决定将谢子长的遗骸移葬于他的家乡枣树坪并修建了谢子长烈士墓。毛泽东亲笔为谢子长墓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

        英雄勋业照日月,革命精神代代传。来到今天的子长市,人们处处都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瓦窑堡会议旧址,毛泽东、周恩来旧居,谢子长陵园,以及那些依然健在的革命见证人和老红军。

        近年来,子长市秉承先辈的革命精神,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政府效能,“子长模式”的医改成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样本,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模式在全省推广,社会保障应保尽保,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子长市还大力实施“高端能化支撑、特色产业引领、文化旅游推动、公共服务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战略。202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0.0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0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8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和7.7%。

        使命在肩,奋力前行。2021年,子长市实施重点项目123个,涉及能源化工、文化旅游、农业产业和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富裕子长、文化子长、宜居子长、幸福子长,奋力谱写新时代子长追赶超越新篇章。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蔡英)(图片均为子长市委宣传部提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