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制度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服务模式和就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长远性和系统性制度。医联体是指区域医疗联合体,就是以政府主导统筹规划为原则,按照网格化,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级别,然后组建成的一个联合体。
7月23日,国家卫健委就我国分级诊疗制度与体系建设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会上介绍,“十三五”期间国家卫健委着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形成,推动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设置一批国家医学中心
郭燕红在会上表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国家层面设置一批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代表着国家医疗技术的先进水平和技术前沿。
郭燕红介绍,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见效,国家卫健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同开展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通过高水平医院在部分病人流出较多的省份建立区域医疗中心,来补齐区域的优质医疗资源短板。
郭燕红介绍,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基层首诊有效推进,截至2020年年底,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率从2015年的28.33%增加到2020年的75.46%,全国县域内就诊率已经达到94%,比2015年同期增长10个百分点。双向转诊更加有序,特别是患者下转的人次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达到38.4%。
此外,急慢分治初见成效,日间手术试点病种已经达到120种,“五大中心”建设累计超过1.4万个。
“我们将加快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以医联体建设为重点构建整合型的分级诊疗体系,为患者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郭燕红强调。
创新中西医协作医疗模式,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
“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国基层中医馆总数已经达到3.63万个,85.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1%的乡镇卫生院都已经设置了中医馆,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的诊疗量已经占到40%以上。”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严华国公布了这一消息。
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工作的方针之一。
调查显示,在去年湖北抗疫中,全国中医系统630多家中医医院派出3100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中医药与西药协同开展医疗救治,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分级诊疗体系和制度建设中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对于中医药的推广有重要的价值。
近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印发文件,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的中医药工作,以推动中西医的协同发展。
针对三部门印发的文件,郭燕红将其归纳为支持、协作、规范三大要点。首先是加强综合医院的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和中医药人才培养,提高综合医院的中医服务能力。其次,强化综合医院中医类别医师配备,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加强中西医协同,积极探索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再次,加强对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的规范管理,规范中医医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评价,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中西医协同医疗服务。
盘活医联体内的医疗资源确保改革实效
“上下联动在不断增强,我们各种模式医联体目前超过1.5万个,为提供一体化、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郭燕红说。
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表示:“中日友好医院通过远程医疗协作网的方式来提升基层能力,同时也对一些需要到上级医院看病的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城市的医疗集团、县域内的医共体、跨区域的专科联盟、远程医疗的协作网构成了它的形式。
浙江是全国较早探索开展医联体建设的省份之一,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医联体改革覆盖所有地市的省份。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俞新乐指出,通过医联体的建设,浙江贯通了省、市、县、街道四级医疗服务体系,同时盘活了医联体内的医疗资源。在具体工作中,浙江主要围绕“六化”确保改革的实效。
俞新乐进一步阐释:一是网格化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二是精准化推进“双下沉、两提升”。以城市医院、城市医生“双下沉”,促进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两方面的提升。这项工作持续推进了将近十年,累计有54家城市三甲医院与122家县级医院紧密合作,7000余名城市医生、城市专家柔性下沉到县级医院开展工作为群众服务。三是系统化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浙江是全省域推进医共体改革试点的两个省份之一,浙江把208个县级医院和106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成了161个医共体,通过扁平化管理、垂直化运行、同质化服务,实现从强县级到强县域。四是清单化推进双向转诊服务。五是规范化推进“两慢病”的全周期健康管理。六是数字化推进分级诊疗的制度建设。大力推动医联体内、县域内、省域内的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和流程再造。
“医联体的建设就是要促进人民群众在看病就医过程中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强调。
(本报北京7月23日电 本报记者 崔兴毅 本报见习记者 杜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