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8日 星期日

    医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使命

    作者:秦启元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8日 06版)

        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毕业后,我历经硕博研究和外科规培,到现在加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已有5年。犹记入学之时导师问我:“你认为临床医生为何要做科学研究?”彼时的我壮志凌云:“要发明创造,造福病患。”导师意味深长地说:“那便要加倍努力,以证医道。”

        作为临床医生,治病救人和医学研究,皆为“替天行道”之使命。犹记得年初在急诊会诊了一位从湖南慕名来我院就诊的年轻女性患者,她在当地医院查出结肠癌并肠梗阻,家人怕耽搁病情就连夜来到广州,因为是周末就只能在急诊留观。嘈杂的留观室中,她痛苦地躺在车床上,饱满的肚子和反复发作的呕吐都提示她的病情在不断加重。仔细查阅她在当地医院检查的CT图片后,我告诉家属手术可以做而且要快,但是肿瘤已有淋巴转移,手术不足以治愈疾病,后续化疗不可缺少,更加精准的治疗则有赖于肿瘤个体化检测。在获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同意后,急诊手术顺利实施,而后续的检测意外发现了罕见的基因改变,我们据此为她设计了免疫治疗的巩固方案,有望治愈她并非早期的癌症。我想其中科学的力量和医生的决心同等重要。

        作为外科医生,每一台手术都是战场,每一个病例都是任务。无人钻研的“冷门领域”更是水下冰山,放射性肠道损伤便是这样的“小众”疾病。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原副院长、已故导师王磊教授为解除此类病患之痛苦,甘做困难研究十余年,牵头制定了《中国放射性直肠炎诊治专家共识(2018年)》。在导师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仍然希望研究能再进一步,再多帮一名病患。“不放弃每一个机会,不抛弃每一位患者”,这成为我在临床工作和医学研究中的坚守和坚持。

        犹记得此次广州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我院承接了大量外派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作为党员和青年医生,我主动请缨去一线参加核酸检测工作。当全市普查启动时,医院接到上级指令立刻组织队伍驰援区域防控核心。适逢周末,我刚完成24小时的外科二线值班和日间查房工作,便继续参加医院紧急召开的工作会议,落实疫情防控部署及院内核酸检测工作。我们接到通知,要求当晚待命出发增城区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但与此同时,科室的周末手术遇到困难,紧急电话呼叫上台协助,我立刻奔赴手术室。在2个小时的困难手术结束后,集合号角如期而至,一小时内集结完毕出发。连夜抵达后便立即与增城区卫健委负责人沟通核酸检测方案和站点部署。次日的正式检测工作有序高效,提前完成核酸检测任务。连续的工作虽感疲惫,但临床工作和抗疫任务的高效衔接也让我异常兴奋。我切身体会到什么是“成国家之事,就自己之大成”。

        医者是有特殊能力的群体,也是肩负特殊责任的职业。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一项事业,是一种使命。“存公于心,践实于行,德才兼备,家国情怀”,理应谨记于心。医者唯有永葆初心,方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作者:秦启元,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三区副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