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0日 星期六

    童年陆游在磐安

    作者:李俏红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0日 11版)

        “宋之南有榷茶地,其山如绣茶如簪。一枪一旗闹初旭,谁与采者头毵毵。不妆不饰曳布袄,火前撷得浮青岚……”站在玉山茶场,清代文人陈发的这首《茶峰晓翠》自然涌上心头。

        磐安虽然山远地偏,却是古代文人流连之地,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玉山终年云雾缭绕,土壤肥沃,盛产茶叶。自古以来茶叶交易十分活跃,清代文人昌茂写有《茶场山》:“春深二月种山姜,妇女提篮也裹粮。说是赵家南渡后,拨云开置榷茶场。”此诗明确道出了玉山茶场独特的市场功能与官方定位。

        我在茶场徘徊良久,眼前仿佛看见当年春社日,茶农和游人,特别是那些采茶的姑娘盛装打扮,拎着茶叶和货物,从四面八方来茶场看社戏,“蓬蓬社鼓”声声响,真个是热闹非凡。

        有诗为证。清乾隆年间的周显岱,是磐安玉山铁店人,曾著有《玉山竹枝词》二十三首,其中一首《玉山竹枝词》云:“茶场山下春昼晴,茶场庙外春草生。游人杂还香成市,不住蓬蓬社鼓声。”从诗中可以看出,当年春茶交易过后,茶场庙很是热闹。崇道的崇道、拜佛的拜佛、看戏的看戏、品茶的品茶,各种文化、思想、民俗在这里融汇交流。

        住在磐安,把心安下,把脚步放缓。走在安福寺旁,便想起了童年的陆游。

        话说南宋建炎四年,6岁的陆游跟随家人来到磐安的安文避乱,正是聪明活泼、精力充沛的年龄。他开始对自我、家人乃至周边的小社会有了一定的认知。南宋叶寘《爱日斋丛钞》卷二有云:“左丞之孙是为务观待制,甫七岁,父少师指鸟命赋诗,遽对曰:‘穷达得非吾有命,吉凶谁谓汝前知。’”此记载说的就是童年陆游在花台山下,初次以他的《非乌诗》表达其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从6岁到9岁,陆游在安文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这段时光在其父亲陆宰的笔下是这样的:“谁道山居恶,山居兴味长。水声喧枕席,山色染衣裳。日馔溪鱼小,时挑野菜香。昨闻新酿熟,还许老夫尝。”这首质朴的《题安文山居诗》,写出了磐安乡间的旖旎风光和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

        在安文的日子,陆游经常去安福寺游玩,很快与那里的僧人相识。陆游离开安文那年,写了一首《别安福寺僧》:“避乱到安福,与僧相往返。溪头分别去,黄莺正绵蛮。”以此来表达自己与僧人分别时那依依不舍的心情。

        可以说是磐安山水灵气滋养了陆游的童年,打开了他人生第一扇窗,在这窗里,他看到的是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是风韵独特的磐安乡间生活。

        长大后,他不止一次把这片磐安山水写进了他的诗歌里。

        春日的磐安,人们经常会与长在田埂边或山道旁的美丽酴醾不期而遇。酴醾,又作荼蘼,蔓生小灌木,花单瓣,大朵雪白,有香味。这是一种文艺范儿的花,常见于诗词文章。陆游第二次造访磐安的1160年春天,就写了一首有关酴醾的诗。当时他从福建宁德主簿调任京城敕令所删定官途中,专程从温州上岸到安文探友,为的就是寻找难忘的童年记忆。

        正月从福州出发,暮春三月到达磐安,因为气候不同,一路上酴醾花开不断,陆游一路观花闻香,加上北上任职意气风发,于是有感而发,《东阳观酴醾》即兴而出:“福州正月把离杯,已见酴醾压架开。吴地春寒花渐晚,北归一路摘香来。”洒脱、愉悦之情尽在字里行间。

        写《东阳观酴醾》这首诗时,陆游大致住在现在的龙山公园一带。对陆游来说,安文总是难忘的。他80岁时还作诗回忆在磐安的岁月:“家本徒寿春,遭乱建炎初。南来避狂寇,乃复遇强胡,于是冗两髡,几不保头颅。乱定不敢归,三载东阳居。”

        磐安的清晨,有时是董其昌的层层晕染,有时是黄宾虹的清逸舒朗,有时是李可染的光亮与质地,墨色瞬间转换。这一幅幅风格迥异的青山绿水描画的是同一个地方,这一首首风格隽永的诗词描写的也是同一个地方。

        “萧疏别是一山川,仿佛秦人避世年。窗下松风开繐帐,峰头云气接厨烟。天寒古洞通樵径,石迸幽溪得酿泉。朝市尘嚣都不到,更从何处觅神仙。”明代进士屠隆的这首《安文山中即事》,是他致仕后,于万历庚子年来安文编写《安文陈氏宗谱》时写下的佳作。磐安山色空灵,人们到了此处,自然会有返璞归真的心态,能感受到超脱尘俗的仙气。

        作为一个诗人,他并不知道,当年随手写下的几行字,会对一个地方产生深远影响,这些诗句如甘泉缓缓沁入大盘山的深处;这些诗句如云朵静静飘浮在安文镇的上空。这些诗句仿佛有净化功能,一瞬间照亮了巍巍群山间的丰草绿缛。

        (作者:李俏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