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年的实践中,上海合作组织从安全合作起步,逐渐发展成为安全、经贸、人文交流“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合作亮点纷呈,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其中尤为可贵的是,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具有文化差异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求同存异,不断加强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共同谱写了共建上合组织人文共同体的华丽篇章。
人文合作理念驱散地缘政治博弈阴影
冷战结束后,上合组织成员国所在的欧亚地区地缘政治和地缘文化版图发生了剧烈变动。西方学者提出了“文明冲突论”和“民主和平论”等系列论调,鼓吹国际政治的“范式转移”,强调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的对立和冲突,输出民主、自由价值观念,制造颜色革命,以填补“意识形态真空”,其目的是要确立在欧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优势,但客观结果却是加剧了地区的动荡和冲突。
上合组织成员国所在的欧亚地区历史上就是政治、经济、军事联系的重要节点,也是多种思想文化、民族和宗教的交汇之地。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加强了在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并试图以经济和文化为抓手,深度介入地区事务,重塑该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可以说,中亚地区多元文明交融的现实,为地区带来了包容共鉴的文化交往契机,但西方国家的介入使该地区蒙上了地缘政治博弈的阴影。
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合作发轫于地区安全合作,逐渐扩展到经贸和人文交流领域。在实践中,上合组织成员国提出并大力弘扬“上海精神”,倡导新安全观和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观,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化交往和文明观,完善并创新了地区合作模式。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上合组织成员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上合组织的人文合作创新理念不仅实现了对冷战价值观的摒弃和超越,而且筑牢了上合组织合作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打破了地缘政治博弈的困境。在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合作组织人文交流合作根深叶茂,茁壮发展。
人文合作实践筑牢上合组织合作的社会基础
上合组织人文共同体建设在组织框架内和成员国之间快速发展。在组织的框架内,2002年,上合组织元首理事会通过的《上海合作组织宪章》明确提出了人文合作是上合组织重要合作方向,上合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长会晤是上合组织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制度安排。2006年,上合组织成员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教育合作协定》。2007年,上合组织成员国签署《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2018年,上合组织元首理事会青岛峰会发表《青岛宣言》,强调成员国将继续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旅游、民族手工艺、环保、青年交流、媒体、体育等领域开展富有成效的多边和双边合作,促进文化互鉴、民心相通。在人文交流合作的实践中,上合组织通过组建上合组织大学,在区域学、生态学、能源学、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为上合组织的教育、科研和文化合作增添了动力。此外,上合组织框架内的文艺演出、图书馆和博物馆文物展览以及相关的文化节、国家年、艺术展、青年节等交流活动异常活跃。
在双边层面,成员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合作近年来也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中国与其他成员国的伙伴关系不断提质升级,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政府、地方以及民间组织的人文交流活动有声有色,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广泛社会基础。
构建人文共同体指明人文合作发展新方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转型、解决全球性问题真正有效的中国方案。作为地区合作的典范,中国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提出了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在比什凯克峰会又提出把上合组织打造成团结互信、安危共担、互利共赢、包容互鉴的典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提出了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路径,即携手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四大“共同体”的提出,不仅表明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上合组织在不断走深走实,也为上合组织在安全、经贸、人文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合作指明了具体的发展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政府和人民守望相助,开展了以合作抗疫为主要内容的医疗卫生合作,成员国在疫情信息通报、抗疫联防联控、人道主义救援以及抗疫经验分享等方面密切协调配合,坚决反对将疫情政治化、标签化、污名化的做法,成为疫情期间上合组织人文合作的一大亮点。这表明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安全、经贸和人文交流领域的成功经验,对上合组织成员国医疗卫生合作起到了示范效应,也说明此前人文交流合作框架下开展的医疗卫生合作为上合组织应对疫情积累了宝贵经验。
不久前成功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得到了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国际社会对于上合组织人文交流合作也纷纷给予关注和期待,这从侧面说明上合组织人文交流合作有着强大的内生动力。
人文共同体是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反映了新形势下上合组织成员国人民应对疫情危机、加强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心声。构建人文共同体具有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为上合组织的人文交流合作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来源。
(作者:韦进深,系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