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31日 星期一

    在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作者:刘薇薇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31日 06版)

        5月17日,昆明地铁四号线“生态文明号”专列在昆明大漾田车辆段正式发车。新华社发

        2020年10月13日,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金沙江特大桥实现合龙。新华社发

        【评论员文章】 

        2015年1月、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总书记指出,“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一个跨越”“三个定位”“四个突出特点”“五个着力”的明确与强调,为新时代云南发展进一步打开了视野、指明了路径、提供了遵循。

        当遥远的目标变得不再遥远,当前行变得更有方向感和信念感,脚步也会不自觉地轻快起来。

        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云南曾是全国贫困县数量第一的省份;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短,产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云南发展的动能一度迟缓;再加上基础设施的欠账、公共服务的滞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云南在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最大短板。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云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欠发达基本省情,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弱鸟先飞、勇争一流”的意识和状态,保持“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定力,不断开创云南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将原来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省情,重新赋予“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新内涵。

        为了甩掉千百年来笼罩在身上的“贫困”帽子,云南全省上下把脱贫攻坚当作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20年底,云南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为了巩固打牢推动发展的坚实根基,形成有效支撑云南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云南深化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继启动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年攻坚战、“五网”建设五年大会战等一系列项目,综合基础设施不断提质升级。“十三五”以来,云南高铁从无到有,迈入高铁时代;全省新增高速公路里程5000公里,通车里程超过9000公里,居全国第二位;2018年至2020年,云南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为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塑造发展新优势,云南聚焦重点、因地制宜、延伸长板,科学提出“两型三化”发展方向,大力培育八大重点产业,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谋划构建面向2035年的“5个万亿级和8个千亿级”现代化产业新体系,逐渐走出一条符合云南实际、时代特征,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动态迭代的现代产业发展之路。

        今天的云南,已不再满足于做跟跑者,而是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实施新一轮“云上云”行动计划,毅然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一部手机”系列产品站上行业制高点,区块链中心挂牌成立,一批批5G、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开建与投产,使云南信息产业发展落后的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一路的风雨兼程带给云南的是面貌的焕新、改革的实绩和理念的迭代。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将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不断推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作者:刘薇薇,系云南日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