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 我们来了】
随着北京冬奥会开幕的日益临近,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作为“四个办奥”理念之首,绿色办奥无疑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它不仅是中国的庄严承诺,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
“北京冬奥组委高度重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将做好低碳管理工作作为贯彻绿色办奥理念、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际行动。”5月26日,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在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总体情况介绍会上表示。
冬奥场馆全部用“绿电”
进入延庆赛区区域的人,往往不会注意建在出入口南侧缓坡上的一个建筑物,这就是海坨变电站,它通过微地形处理,将这个变电站半隐在山体中,与山景融为一体。
海坨变电站是延庆赛区规划建设的两座110千伏变电站之一,不久以后,这里就将引入来自张家口地区的风能、太阳能,为奥运场馆提供充足的清洁电力供应。
早在筹备之初,北京冬奥组委秘书长韩子荣就表示,在冬奥会场馆规划建设中,将优先使用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制定冬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将通过采取碳减排、碳中和措施,实现冬奥会低碳排放目标,全面兑现申办时的庄严承诺。”韩子荣告诉记者。
“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这句挂在张北柔性直流工程换流站施工现场的口号,正逐渐成为现实:输送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多种能源的柔性直流电网,为部分北京冬奥场馆接通绿色电力。据报道,以目前装机容量计算,未来每年由此向北京输送的清洁电能,相当于全市当前用电量的1/10。
场馆建设和能源供应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碳排放控制的重点领域。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表示,北京冬奥会的全部场馆实现了城市绿色电网全覆盖,场馆的照明、运行和交通等用电均由张家口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提供。
据介绍,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于2019年投入运行,工程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柔性直流电网新技术,将张家口地区可再生能源安全高效地输送至北京市,全面满足北京和张家口地区冬奥场馆用电需求。同时建立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通过绿电交易平台,赛时将实现所有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
“到2022年冬残奥会结束时,冬奥会场馆预计共消耗绿电约4亿度,预计可减少标煤燃烧1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刘玉民说。
记者了解到,践行绿色办奥理念,张家口市崇礼区将建设国际领先的“低碳奥运专区”。2022年冬奥会前,崇礼区将基本使用清洁能源,并逐步在示范区内推广。建设低碳奥运场馆,以崇礼区清洁能源电力作为奥运场馆用电的主供电源,周边县区电力作为辅助电源,实现冬奥专区内电力消费100%来自清洁能源发电。
低碳工程打造冬奥场馆
在4月举行的“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中,外界已初步了解到北京冬奥会的低碳场馆建设进展。实现了“水冰转换”“陆冰转换”的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等夏奥场馆让人眼前一亮,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首体短道速滑训练馆、五棵松冰球训练馆等4个冰上场馆,采用了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为1的二氧化碳制冷剂,与传统制冷方式相比,实现节能30%以上,能效提升20%以上。这不仅使场馆碳排放趋近于零,还将场地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并且制冷过程中产生的高品质余热可以回收利用,用于运动员生活热水、冰面维护浇冰等。这也是冬奥会历史上首次使用最清洁、最低碳的制冰技术,获得国际奥委会的肯定。
北京冬奥会不仅充分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在新建场馆方面,所有室内场馆建设中采用超低能耗技术,并对施工材料用量进行了优化设计,尽量减少不可循环材料如混凝土的使用,优先使用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全部都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既有场馆通过节能改造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刘玉民介绍,针对雪上场馆,北京冬奥创新性地制定了《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破解冬奥难题,也填补了国际相关标准的空白。该标准也将是北京冬奥会在规划建设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奥运遗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京冬奥还采用超低能耗技术,建设“被动房”(一种无须主动供应能源就可以满足冷热需求的房屋),提高了建筑物能效水平。如五棵松冰球训练馆建成面积38400平方米,是全世界单体面积最大的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并首次在冰场区域采用溶液除湿机组,节能率达77.1%。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建成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1140平方米,通过保温或无热桥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建筑物综合节能率达到51%。
构建低碳交通网 引领低碳生活方式
明年2月4日,当北京冬奥会开幕后,大批新能源电动车将奔驰于各赛区,成为2022北京冬奥会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对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交通服务,北京冬奥组委交通部副部长赵同安向记者介绍,从冬奥会开幕前14天开始,至冬残奥会闭幕后3天结束,共计55天,赛事期间交通服务车基本为清洁能源,占比为历届冬奥会之最。
赵同安表示,在综合考虑北京冬奥会存在的山高路滑、温低坡陡、超长续航等车辆使用环境,制定了“北京赛区内,主要使用纯电动、天然气车辆;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内,主要使用氢燃料车辆”的配置原则。
按照车辆筹措方案,北京冬奥会使用的赛事交通服务用车的能源类型包括:氢燃料车、纯电动车、天然气车、混合动力车及传统能源车。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小客车中占比100%,在全部车辆中占比85.84%,为历届冬奥会最高。预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使用以上车辆将实现减排约1.1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5万余亩森林一年的碳汇蓄积量。
据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介绍,北京冬奥组委入驻首钢工业主题园区以来,通过综合利用、改造废旧厂房,利用光伏发电、太阳能照明、雨水收集和利用等技术,建设绿色高标准的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充分利用OA办公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现代化办公手段,减少纸张及办公用品使用,有效降低碳排放。
林业固碳工程方面,北京市和张家口市分别计划完成69万亩和50万亩造林工程,现正组织开展碳汇量监测及核证工作。产生的碳汇量将中和北京冬奥会碳排放,绿化造林工程也为后代留下绿色冬奥遗产。
北京冬奥组委于2020年7月2日全国低碳日,正式发布“低碳冬奥”微信小程序,践行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自备购物袋、有机轻食、爱用随行杯等低碳行为,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建立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本报记者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