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23日 星期日

    守望相助70年:中巴友谊历久弥坚

    作者:本报记者 张任重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23日 12版)

        2015年4月2日,因也门战事升级,176名巴基斯坦公民从也门亚丁港乘坐中国海军临沂舰撤离也门,并安全返回伊斯兰堡。图为4月3日,撤离归国的巴公民抵达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机场。

        2019年7月10日,在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首府拉合尔西南郊,中国农业专家龙春久(左)与育种站助理研究员瓦西姆·瓦希德在稻田里进行杂交水稻选种试验。

        2021年3月17日,中国政府援助巴基斯坦第二批新冠疫苗交接仪式在巴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的努尔汗空军基地举行。新华社发

        【记者连线】

        5月21日,迎来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70周年。习近平主席当天在致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的贺电中指出:“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两国互信和友谊历经70年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始终坚如磐石。”

        70年一路走来,中巴两国兄弟齐心,守望相助,友谊历久弥坚。关注当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收获累累硕果,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当其时,双边政治经济社会合作全面开花。展望未来,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将成为两国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景。

    历史友谊 代代相承

        新中国成立后,突破外交封锁、团结第三世界、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都离不开“巴铁”的全力支持。中巴两国曾多次协调合作,维护了地区和平、稳定和正义。2008年中国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巴基斯坦贡献出了全部战略储备帐篷;2010年巴基斯坦遭受特大洪灾,中国派出史上最大规模医疗救援队倾力相助。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喀喇昆仑公路建设史便是其中最动人的故事之一。

        在巴基斯坦北部风景壮美的吉尔吉特郊外,苍松翠柏环抱深处,坐落着一处中国烈士陵园,88名为修建喀喇昆仑公路而牺牲的中国建设者长眠于此。英雄的墓碑即友谊的丰碑。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喀喇昆仑公路又名“中巴友谊之路”,全长1224公里,地质情况复杂,修建难度大,先后有中巴两国约700名建设者为此付出了生命。两国英雄们手挽手、肩并肩,他们的汗水和鲜血融汇在一起,共同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这里还有几位巴基斯坦守墓人,他们自愿为烈士守墓,这一守就是40多年。守墓老人是中巴友谊的参与者和亲历者,如今仍在见证这段友谊在新时代的传承。

        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对不断传承的中巴友谊有一个精彩的总结。他在21日举办的中巴建交70周年招待会上表示,70年间,巴中两国始终团结一致,并肩而站,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同甘共苦。“我们根深蒂固的‘铁杆’友谊是由两国历代领导人和两国人民共同培育而成的。尽管面临巨大挑战,我们共同做出了巨大牺牲以维护和促进共同的目标和价值。我们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成为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础。”

    发展引领 互学互鉴

        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近期接受媒体采访,充分肯定“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性。他表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具有非凡远见卓识的倡议,将连接亚洲、欧洲、非洲以及中东等多个地区和国家,在未来彻底改变世界。

        正如中巴两国领导人所期望的那样,2013年中巴经济走廊启动以来,显著改变了巴基斯坦经济社会面貌。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第一阶段的走廊项目建设帮助巴基斯坦基本补齐了基础设施和能源短板,为巴产业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为巴带来254亿美元直接投资,为约7.5万人创造直接就业机会,中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巴最大投资来源国。

        时间来到2020年,疫情尽管来势汹汹,却不能阻滞走廊及中巴各合作项目建设的脚步。近期,项目建设捷报频传:苏吉吉纳里水电站顺利实现大坝二期截流,卡洛特水电站首台机组转子吊装成功,瓜达尔港及自由区运营有条不紊……疫情之后,走廊建设的意义将更加凸显——它将作为一条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为地区互联互通、和平繁荣提供重要机遇。下一阶段,双方合作将从最先确定的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四大领域拓展到农业、科技、社会民生和国际合作等新领域,沿着两国商定的合作方向继续前行。

        中巴之间的差异性和多元性使得两国有着相互学习的巨大空间。特别是中国的发展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有较强的吸引力。伊姆兰·汗总理近期就向媒体表示,近几十年里,中国的发展模式与西方不同,巴方有很多地方需要向中国学习。他说:“我个人认为,中国所做的两件事在人类历史上可谓独一无二:一个是帮助中国人民摆脱了绝对贫困;另一个是反腐败制度建设。这些值得巴基斯坦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

    兄弟齐心 再克艰险

        中国和巴基斯坦一直是患难与共、同甘共苦的好兄弟,70年友谊可谓风雨兼程。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中巴兄弟之情再次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更显弥足珍贵。在中国抗击疫情最困难的时刻,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第一时间向习近平主席致函慰问;巴参议院和国民议会先后通过决议,坚定支持中方抗疫;巴政府和人民全力提供口罩等防疫物资,给予中方最宝贵的支持。巴基斯坦出现疫情后,中国政府和社会积极响应、多方支援,多次派出医疗专家组,援助多批防疫物资。

        对于中巴两国的普通民众而言,“兄弟患难见真情”不仅仅是一句赞美词,更是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当前巴基斯坦正面临第三波疫情冲击,很多平民百姓面临困境,迫切希望奇迹降临。中国新冠疫苗研发成功可谓“及时雨”。据悉,巴基斯坦是中国政府对外援助疫苗的第一个受援国,巴军队也是第一个接受中国军队新冠疫苗援助的外国军队,中国企业也与巴方开展了密切的抗疫合作。

        拉赫曼是伊斯兰堡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在一次随机采访中,他对记者表示,疫情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一边是全家七口人的生计,另一边是工作染疫的高风险,我当时非常苦恼,也很无助。”现在,拉赫曼和他的妻子已经完成了中国疫苗的第一剂接种,正在等候第二剂注射。“在困境来临时,中国和巴基斯坦总能够第一时间站在一起”,他激动地对记者说,“注射疫苗后,我心里安稳了许多。感谢我的中国兄弟!”据巴卫生部门统计,自启动全国疫苗接种以来,千千万万个鲜活的生命和家庭得到了来自兄弟国家的及时救助。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农融在当地主流媒体发文表示,中方将继续向巴方提供力所能及的抗疫物资和疫苗支持,直至巴方彻底战胜疫情。巴政府也表示将与中方继续深化疫苗研制及投产合作,尽全力保护民众的生命健康。

        人们再次看到,一如70年来的守望相助,中巴友谊历久弥坚,成为国与国友好相处的典范。

        (本报伊斯兰堡5月22日电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张任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