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和邢台市等地局部暴发。疫情发生后,河北构建信息化疫情防控系统,分区分级科学管控,全面做好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观察、救治康复、环境消杀等工作,有力控制了疫情,经受住了一次“大考”。
在这次“大考”中,结合2020年的相关经验,河北进一步发挥了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的作用。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段云波介绍,在这轮疫情防控中,按照“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对患者进行全力诊治”的要求和“中医进病房、病人吃中药、大众治未病”的思路,在总结去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中西医联合诊疗机制。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注重增强人体自身抵抗力和修复能力,注重维护整体平衡,这使得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的独特优势得到了更好发挥。
据了解,自1月2日石家庄市藁城区出现首例确诊病例后,中医药专家当日第一时间参与病例会诊,7日起,国家专家组中医专家陆续抵达河北,在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指导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在收治确诊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河北省胸科医院、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和邢台市传染病医院,以及作为康复定点医院的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均第一时间建立了中西医联合诊疗机制,所有病区诊疗团队均配备中医师第一时间、全程诊治患者。1月19日,石家庄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石家庄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邢台市也在21日参照修订了防治方案,河北由此建立起从隔离人员、无症状感染者到确诊患者的中药早期干预防治网络。
为做到治疗同质化、规范化,河北采取“国家专家组抓总、省级专家组分管病区、主管中医师抓落实”的中医药诊疗机制。国家中医药局委派的中医专家每日对病情危重和病情出现变化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查房,确定诊疗方案;省级中医巡诊专家组,每日对分管病区进行巡诊;病区诊疗团队内的中医师每日进行全面查房并落实国家、省级专家治疗要求。诊疗过程中,各级专家谨守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个性化诊疗优势,并积极采取针灸、刺络放血、穴位贴敷等中医药特色疗法,疗效显著。
河北这轮疫情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且病例中老人、儿童居多。1月2日至2月1日确诊的944名患者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239人,占全部本土确诊病例的25.3%。“老年人的基础病较多,诸如高血压、糖尿病、中风、中风后遗症等,这些原发病等都对新冠肺炎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而且很容易导致病患从轻症向重症、危重症转化,这种情况下,中医的治疗更能发挥出优势来。”中日友好医院保健医疗部主任、中医部主任张洪春介绍。
“石家庄的患者发高烧的比较多,服用中药后,退烧效果非常明显。”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说,在救治石家庄的患者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退烧,中药可以宣肺止咳,改善患者的咳嗽憋气、缺氧症状;健脾养胃,增加患者食欲;舒肝顺气,改善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北这轮疫情中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很多,几近确诊病例的一半。为此,在救治中积极应用清肺排毒汤治疗轻型、普通型患者。石家庄、邢台制定了中医药防控方案,由政府免费提供药物、市民自愿服用,将清肺排毒汤大胆广泛用于无症状感染者、集中隔离人员和其他重点人群。944名确诊病例中,878人服用清肺排毒汤,占93.2%。石家庄、邢台两市累计隔离80051人,服用清肺排毒汤77166人,占96.4%,做到了能服尽服、愿服尽服。数据显示,普遍服药第二天开始,由隔离点检出的核酸阳性病例就快速下降并保持在个位水平。
根据疫情形势,河北各地均指定一家医院作为康复定点医院,统筹区域优势资源,加强康复定点医院建设,重点加强康复医师、中医师、院感防控人员梯队建设,全面承接新冠肺炎感染者出院后“14+7”天的集中康复治疗。
据介绍,患者临床治愈出院后,往往存在严重乏力、食欲不佳、失眠、味觉差、嗅觉差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心理方面的后遗症,必须尽快促进恢复。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团队的带领和指导下,河北提前确定康复定点医院,创新性制定了系统、规范、全面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帮助康复定点医院建立康复团队、培训康复技能、制备康复药物、开展临床科研,全部出院患者均入住定点康复医院,接受系统规范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
河北在1月2日至2月1日确诊的944名患者中,中医药参与治疗的人数919例,参与率97.4%,只采用中医药治疗的人数为746例,占79%。张伯礼认为,河北这轮疫情防控积累了中西医结合中医药治疗的好经验,坚定了中医药文化自信。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