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文章】
全球巨变。作为一直力争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上海考虑最多的,是“变与不变”。
疫情带来了多年未遇的“强冲击”“紧约束”。作为开放程度最高、离世界最近的城市之一,上海更早地感知着风雨之急。多年来习惯的发展环境变了,需要构建的发展格局变了,被视作“一切工作的基点”的“四个放在”,内涵和场景也变了。
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这是对一座城市发展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一种战略定力的考验——此时更要明晰自身在大局中的方位,也更要意识到肩负的特殊责任,以战略上的某些“不变”,来更好地支撑战术上的“变”。对上海来说,这是一道深刻的辩证考题,其实也是百年来一直在求解的考题。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始发地,是中国红色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上海也是新中国至为关键的工业重镇,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的一扇窗口。上海还是一座承载万众期许、拥有复杂系统的大城市,是需要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大都市。百年来,红色基因奠定城市底色,现代基因、海派基因、国际基因相互融汇,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战略方位和精神特质。
无论外部怎么变,这种方位和特质不会变。上海做一切事,都应当胸怀全国、目及天下,都要有前沿站位、现代眼光,更要始终牢记初心、情系人民。上海做事,也从来不能就上海谈上海,而是天然带有探路、突破、攻坚,进而创造样板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上海考察,对上海充满期许。从明确战略定位到强化城市功能再到践行宗旨意识,一言以蔽之,就是在任何需要的时刻和领域,上海都能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再一言以蔽之,这座城市的一切努力,都要“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再剧烈的变动里,这都是不变的遵循,不变的价值。
观察上海的最佳视角,也正来自这里。理解这座城市的各项战略任务和决策,无论是浦东更高水平改革开放,还是临港新片区、科创板、长三角一体化、进博会等重大任务,或是正待重塑的“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空间格局,以及如火如荼展开的城市数字化转型,都着眼于强化城市的站位与功能,并扮演起她应当扮演的角色,承担起划时代的重任。
当然,这一切都带有一个重要的定语——“人民”。这是属于人民的城市,也是依靠人民的城市。总书记就是在上海的黄浦江畔道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上海专门为此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构想。
这里要打造一座“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城市。这座城市,“不是过去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城市的再版,也不是西方城市的翻版,而是在党领导下的人民城市建设的新版”。
创造这个“新版”,需要回答城市功能、经济基础、治理能力、制度体系等方面的考题,而能否创造出这个“新版”,关乎中国共产党能否带领人民建设好城市,关乎能否真正向世人展现出超大城市的“中国之治”。
回想72年前,针对所谓“共产党在军事上能攻占上海,但没有能力管理好上海”的预言,新上海的第一任市长陈毅庄严宣示:“上海人民按自己的意志,建设人民的新上海。”
历经沧桑巨变,“人民的新上海”已经具形,但征途没有终点。(作者:朱珉迕,系解放日报首席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