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28日 星期三

    港珠澳大桥

    用“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心态做科研

    讲述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设计分项负责人 林 巍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28日 16版)

        港珠澳大桥。新华社发

        2011年,我25岁,全程参与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研究、设计及施工。长度仅7千米的岛隧工程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需要边施工、边设计、边科技攻关,所有图纸都是从无到有,从0到1,每个线条背后的理论支撑都要反复讨论、优化,必要时做现场试验。

        回忆项目建设全过程,我对两件事最为感慨:一是和4000多名工程建设者一起心无旁骛地工作,按时建成了世界最长、埋深最深的公路沉管隧道;二是沉管不但建成了,还百分之百不漏水。

        项目建设过程中提出了“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理念。这个理念伴随我不断成才,并鞭策自己在工作中持续思考更优、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案。200多年前就有人开始研究悬浮隧道,但至今尚未实现。我从2018年起参与研究悬浮隧道。目前,我们已分别在武汉和天津做了模型试验,并基本搞清楚了在中国内陆湖中建造悬浮隧道原型的方法。

        我时常想,繁荣昌盛的时代为我们年轻科技工作者创造了干事创业的平台,只要大家有一股劲、有一种信念,一定会在各自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与创新。

    ■寄语与期待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部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 尹海卿:

        科技工作者要时刻保持对科技前沿的敏感度,以开放融合的态度拥抱新技术,修“智慧路”、架“智慧桥”、建“智慧城”,加速实现传统行业的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智慧延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提出殷殷嘱托。青年人对内要处理好分工协作和团队配合的问题,集众人智慧,聚众人合力,共同向上;对外要开放进取,与其他优秀队伍积极交流,补齐自身短板,实现互利共赢。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李晓、张蕾、颜维琦、詹媛、訾谦、王斯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