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6日 星期五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答案

    作者:本报记者 余晓葵 张斐晔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6日 06版)

        在马尔代夫首都马累附近的胡鲁马累医院,当地一名老人成功接受手术后,竖起大拇指感谢中国眼科医疗队。新华社发

        “想要终止疫情,需要全球的共同团结合作。”今年3月初,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和美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福奇连线对话。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关注人类福祉的对话,正是中美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所热切期盼的。

        一年多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无情地阻断人际交往、撕裂人间亲情,却也在深刻唤醒人性良知、聚合人类共识。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证明,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面对全球共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对人类福祉的理念与主张。

    应运而生的时代理念

        2012年11月,新时代的气息已在中国大地酝酿聚集。党的十八大继往开来,明确提出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一个日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与世界的交融将更加广泛而深刻。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对世界形势作出清醒判断。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件,并进而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世界如何相处的重要指导思想,成为解决世界难题、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国方案。

        新世纪的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战争冲突频仍,恐怖主义、难民危机、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持续蔓延,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思潮上升,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全球治理的失灵让世界困顿茫然,人类迫切需要充满理论力量、启发世界思考的新理念新思想,来反映人类共同诉求,聚合人类共同愿望。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判明时代主题,洞察世界发展趋势,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球不断加剧的变化与挑战,中国在坚持自身和平发展的同时,着力推动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发表重要演讲,向国际社会全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内涵,呼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1月,习近平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主旨演讲,主张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八年来,这一理念指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传承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酝酿于新中国外交不断探索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是新时代应运而生的中国智慧。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协和万邦;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中国领袖在多个国际场合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合作共赢理念在世界范围产生广泛共鸣。这一理念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决议,作为一把解决国际问题的“总钥匙”受到国际社会认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有力地呼应道,联合国“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越是纷繁复杂的时代,越是呼唤开天辟地的思想。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阐释和推动中,习近平主席鲜明指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挑战,并提出破解这“四大赤字”需要秉持的公正合理、互商互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四大理念。在一些外国学者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了超越西方后启蒙时代的价值观和方法体系,以及具有普遍性的人类经验,是中国为维护人类和平与福祉所提出的重要倡议,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成为完美的人类和构建持久的世界和平的理想促使我们不断去尝试实现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德国跨文化哲学学会会员巴拓识说,我们必须时刻认识到,在地球家园中,所有人和所有生命体都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类共同愿望的聚合与构建,离不开对人民福祉的关切和佑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的中国共产党,是一种逻辑必然,是一种历史必然。

    引领未来的全球共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视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这不仅需要坐而论道的智慧,更需要起而行之的力量。面对人类发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抉择,各国应该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知行合一,行远自迩。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第一步,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主旋律。中国在“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指引下,与周边国家打造了众多有针对性的命运共同体——中巴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同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典范”,与柬埔寨“继续做高度互信的好朋友、肝胆相照的好伙伴、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与老挝“携手打造牢不可破的中老命运共同体”等。

        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根基,同样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热土。在更大的地区范围,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等逐渐深入人心,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打造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2014年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中国率先伸出援手,开展了大规模卫生援外行动,累计向疫区及周边13个国家提供了总价值超过1.2亿美元的援助,派遣了1200多名医护人员。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发展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等重要国际公共产品,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动力。截至2021年1月,中国与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一带一路”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建设、蒙古国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等相对接,跨越高山峡谷,穿越山河湖海,逐渐勾连起世界上最壮美的经济走廊:蒙内铁路的通车让肯尼亚百年梦圆;缅甸偏远的小山村里人们用上了点亮夜空的电灯;马尔代夫有了连接众多岛屿的跨海大桥;哈萨克斯坦实现了出海通道的梦想;老挝的村民们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和平与发展虽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全球大变局中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安全领域的映射。2016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提出了解决中东问题的三大关键:化解分歧,关键要加强对话;破解难题,关键要加快发展;道路选择,关键要符合国情,为中东和平贡献中国主张和智慧。在叙利亚问题的斡旋中,中国主动邀请叙利亚反对派“全国对话联盟”访问北京,努力促成冲突各派的对话。中国已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并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

        在国际社会认知中,中国对全球治理最珍贵的贡献正在于价值理念和治理思路。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化解百年变局下的人类焦虑和忧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明世界前行方向,其重要价值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更加凸显。

        中国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截至今年3月,中国已经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援助,为有需要的34个国家派出36支医疗专家组,向200多个国家提供了超过2200亿只口罩、23亿件防护服、10亿人份检测试剂盒。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信守承诺,坚持疫苗公共产品属性,助力全球疫苗公平分配,已经并正在无偿向69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同时响应联合国号召向维和人员捐赠疫苗。

        “我记得装载中国援助物资的船只抵达的里雅斯特港的情景;我也记得,生活在罗马、普拉托和佛罗伦萨的华人团体,也是欧洲最大的华人团体,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为意大利抗击疫情提供了很多帮助。”意大利著名社会学家姜·玛利亚·法拉感谢中国伸出的援手,更感慨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绝对正确的决定。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国际抗疫也有助于激发我们的思考。世界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我们对人类共同命运和前途的热情和努力。”罗马尼亚前总理彼得·罗曼的话,是世界有识之士共同的心声。

        命运与共,无远弗届。

        (本报记者 余晓葵 张斐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