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为深圳打造文化强市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深圳市龙岗区充分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效应”,发挥科技创新优势,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成功打造“文化强区”的鲜活范例。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作为历史的积淀、智慧的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体现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有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西方势力的围追堵截,我们更加需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影响力。龙岗区积极“寻根”挖掘客家传统文化,依托客家古村落、围龙屋、客家民居等打造汇集客家民俗、客家围村建筑、客家民间艺术、客家传统美食、客家田园风光于一体的客家小镇和民俗博物馆,并运用科技渗透对其进行全面“活化”,让创意设计和现代化科技手段赋能客家文化,取得了耳目一新的效果。例如,甘坑客家小镇利用IP创作、VR等手段使客家凉帽变成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卡通人物“小凉帽”,用现代形式呈现和传承非物质遗产,并通过构建IP Town模式,形成了以小凉帽为主题的文化创新链,推动文化与旅游、教育、科普的融合,开创科技与影视、动漫等结合的文化新视界,提供匹配现代多元文化需求的文化元素,闯出了科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新路子。
二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不断增加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提供高水平的文化服务,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龙岗区以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以引进高端文体赛事为牵引,推动大运中心、国际大学城等文体设施建设,推进公共图书馆等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并免费开放,促进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与此同时,他们特别注重将科技元素植入文化设施和文体活动中,通过打造科技型文化设施,塑造科技体验新场景,拓展青少年科技新思维,使普通的文化设施变成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了科技提升文化服务水平的新路径。
三
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只有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利用市场来合理配置资源,才能降低文化发展交易成本,推动实现文化产品边际效应递增,让文化强国建设跑出加速度。龙岗区拥有华为等世界著名企业,科技优势十分明显,因此特别重视科技创新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通过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大芬油画村、大运中心、甘坑客家小镇等项目进行赋能,打造龙岗文化高端品牌;通过串联天安云谷、甘坑新镇、深港国际合作中心、大运中心、天安数码城、国际低碳城,打造数字文化创意产业走廊,成功破解文化产业碎片化难题;通过创办6000多家文化企业,培育28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形成6大优势产业集群,打造文化产业聚集区。2020年龙岗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210亿元,增加值592亿元,真正实现从文化沙漠到文化绿洲、从“关外”文化“欠账”落后地区到深圳大都市圈东部“文体高地”的全面转变。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蓝图已经绘就,面对徐徐铺展的宏伟蓝图,我们必须紧抓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带来的大机遇,充分认清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和体验化的发展方向,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技术等向文化领域多维度、多层次渗透,以科技新技术创建文化应用新场景新体验,用5G、物联网等新基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运用5G为底层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增加文化的体验感、科技感、创意感,推动跨界融合,实现IP价值的全产业链合作,使文化插上科技翅膀加速腾飞。
(作者:申勇,系深圳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决策咨询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