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言《会唱歌的浮云》
(短篇小说)
载《长江文艺》2021年第2期
当一对古稀老人回首往事,一切变得风轻云淡起来,但隐疾和美好始终存在,个人的起伏也随着时代的流变而趋于温和。叶兆言以两对夫妇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小家的生计风物中映照出大时代的历史涌动,更洞见了他们的性格和命运。责编稿签中谈道:叶兆言诚恳地凝视过往的深渊和风云,以饱满的叙事力量打捞出普通人纠结复杂的时刻,致敬一代人曾经的生活,并成就了从容独特的小说景观。
杨丽萍《舌尖下的中国外卖小哥》
(报告文学)
载《北京文学》2021年第4期
在人们因便捷的叫餐方式,享受生活便利和舌尖上美味的同时,是否体味过那些送餐上门的外卖小哥风雨无阻终日奔波的艰辛与人生况味?这篇报告文学“浓墨重彩”地讲述了每天奔波于当代中国都市大街小巷和居民小区的外卖小哥的生存故事,一张张积极、乐观并坚信勤劳能改变命运的面孔跃然纸上。
高建刚《陀螺大师》(短篇小说)
载《收获》2021年第1期
小说以少年视角叙写了一段往事中那些隐匿姓名、面容模糊的人或物:总是拎着装满科普仪器的黑皮箱出现在孤儿院的“伯父”、红瓦顶的二层楼院、闪闪发光的金陀螺、神秘的照片……从而勾勒出伟大、高尚的科学家群体形象。他们默默无闻,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并不为外人所知,历史也不能一展其貌。作者以理智的思考主动参与想象并建构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段沉默而充满荣光的岁月,更显出了文学的意义。
朱山坡《萨赫勒荒原》(短篇小说)
载《人民文学》2021年3期
这是一篇关于好人的故事。援非医生“我”认识了尼日尔司机萨哈,他们聊起一个共同的熟人——已经累倒牺牲的中国医生老郭,继而见到了萨哈的儿子尼可,又说到了尼可的祖母。出场的人物和未出场的人物没有主次之分,他们在大荒原上共同制造出了“公路电影”的意境。一路行走中愈发清晰的,是由多个肤色不同的好人与荒原共同讲述的温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