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31日 星期三

    秦山核电站:奏响我国核电事业的报春曲

    作者:本报记者 袁于飞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31日 05版)

        20世纪80年代建设中的秦山核电站 张录摄/光明图片

        秦山核电国产化设备监造中 夏建军摄/光明图片

        秦山核电站外景。夏建军摄/光明图片

        浙江海盐,秦山脚下,有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被誉为“国之光荣”,这就是秦山核电站。一走进秦山核电站,在秦山一期核反应堆正对面的山麓上,就可以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秦山春晓”四个大字。

        “这是中国核电人记录历史的方式,秦山核电站就像一支报春曲,奏响了我国核电事业的春天。”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党委书记黄潜说,1991年,位于嘉兴市东南海岸线一角的秦山脚下,中国核工业人开始了“二次创业”,秦山核电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核电安全高效发展的根本保证。30年来,秦山核电广大干部员工牢记初心使命,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不断为我国核电发展“圆梦”: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从3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书写着“国之光荣”的进取华章。

     1.从第1度到6400亿度,为中国核电自立自强立下汗马功劳

        1970年2月初,周恩来总理在听取上海市关于解决战备电源问题汇报后说:“从长远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用电问题,要靠核电。”同年2月8日,上海市研究部署了核电站的建设工作。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因此被命名为“七二八”工程。

        1985年3月20日,怀揣“掌握技术、锻炼队伍、总结经验、为我国发展核电打基础”的初衷,“七二八”工程选址秦山开工建设。中核人筚路蓝缕、风雨兼程,开始谱写民族核电建设的奋斗史。

        1991年12月15日0时15分,秦山核电站成功并网发电。那一刻,在主控室的欢呼沸腾中,中国大陆结束了无核电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也是中国和平利用核能的重大突破,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

        仅仅并网发电15天后,我国便与巴基斯坦签订建造同样堆型的两台30万千瓦级机组合同,实现向国外“原装”出口核电机组。秦山核电站不仅是中国核电发展的开创者和主力军,也成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先行军。2021年3月18日,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品牌——华龙一号海外首堆成功实现并网发电。

        此外,秦山核电基地二期工程、三期工程以及方家山核电工程相继建成。先后掌握了10万、30万、60万、100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并跻身全球先进核电技术行列。秦山核电从“零的突破”到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排名世界第一,成为我国核电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缩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推动我国从“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

        秦山核电中国首台大型商用核电自主机组建设的见证者之一、秦山核电副总经理尚宪和说,从蹒跚起步到三十而立,秦山核电不仅创立了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商用核电品牌,还实现了“从3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自主发展的跨越;而且,秦山核电站也为中国核电事业掌握技术、锻炼队伍、总结经验打好了基础。如今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成为国家名片,走向世界,可以说秦山为中国核电的自立自强,从跟跑到领跑,立下了汗马功劳。核电的优势是无污染,几乎是零排放,对于环境压力较大的中国来说,符合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将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秦山核电累计发电超6400亿千瓦时,节能减排效益相当于植树造林406个西湖景区。

    2.从跟跑到领跑,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

        秦山核电厂建设时期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核电的体系和制度建设、培训工作都是第一次开展。经过3年多的国内外培训,1991年秦山核电首批反应堆操纵员共35人通过考试取得执照,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批核电操纵员、我国核电发展的中坚力量。

        经过35年建设发展,秦山核电站已成为我国核电人才的摇篮和重要集聚地,为国内其他核电站输送各类人才2000多名,其中担任核电站高管的超过30人。

        2004年,秦山核电站建立国内核电运营领域唯一的国家核特有职业技能鉴定站。2019年,根据国家政策要求,该站承担了核反应堆运行值班员、核反应堆控制保护检修工、核反应堆核级机械设备检修工、辐射防护工、放射性废物处理工、核设备无损检测工等6个核特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秦山核电站围绕发展目标,精准聚焦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求,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培养了一批批技艺高超、技能精湛、专业严谨、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核电建设“大国工匠”。

        中国核工业走的是自主创新之路,我国的核电研发从秦山核电站30万千瓦起步,引进了法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核电技术,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吸收和再创新。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华龙一号”是中国核工业60年坚持自主创新的成果,在各种困难与挑战面前没有动摇,突破一个个技术瓶颈,最终形成了“华龙一号”,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中国核电从跟跑到领跑,秦山核电人也功不可没。

    3.从核能发电到伽马刀“中国芯”,以核技术创新造福国人

        新世纪以来,秦山核电在党的领导下,又踏上“健康中国”的新征程。经过多年科技攻关,成功掌握医用钴-60生产技术,打破医用钴-60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伽马刀装备“中国芯”,为全国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伽马刀设备主要应用于肿瘤治疗,具有定位精准、无创伤、不麻醉、不开刀等优点。伽马刀的核心部件为高比活度钴-60放射源,这类钴源长期依赖进口,由于钴源供应短缺,严重制约相关医疗产业发展。

        2019年4月1日,国内首个医用钴靶件经辐照后在秦山核电三期重水堆1号机组顺利出堆,标志着我国通过自主研发成功掌握了医用钴-60放射源生产技术,实现伽马刀装备“中国芯”,为我国伽马刀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目前,秦山核电的重水堆机组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可生产钴-60的核电机组。作为我国唯一的钴-60生产地,秦山核电积极以核技术应用抗击疫情。据了解,2020年,中核集团利用钴-60完成了大批量一次性防护服的辐照灭菌工作,上万件一次性医用防护服从运抵卸货到灭菌完成、整装待发,仅用时6小时。

    4.以爱国为核心,精神力量代代相传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秦山核电站安全发电30周年。核工业人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表示,从“两弹一星”精神、“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再到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无论是在研制原子弹、氢弹的年代“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还是核电起步后的大发展“挺直民族核电的脊梁”,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核工业人用青春汗水铸成的事业之魂、力量之源,反映出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是新时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黄潜说,秦山核电站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全面建成9台机组,并出口巴基斯坦,为推动我国核电“走出去”和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建设作出了贡献。30年来,秦山核电不断以工程建设、安全发展成就增强“四个自信”,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船·党性教育基地”等多类教育基地。

        优秀的精神力量在秦山核电人中代代传承,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参与秦山核电站建设的中科院院士欧阳予和工程院院士叶奇蓁;被称为“活资料、活系统”的全国劳模田庆红;被授予“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标杆”的姚建远班组;被誉为“工人院士”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何少华;全国技术能手王浩钧……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了爱国精神,并持续赋予其新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

        (本报记者 袁于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