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6日 星期五

    库木勒:从野菜到文化符号

    作者:刘瑶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6日 16版)

        每年初夏,嫩江两岸,达斡尔族妇女经常结伴而行,采集一种如玉簪般的嫩叶。在呼伦贝尔地区的达斡尔人称之为“昆米勒”,齐齐哈尔的达斡尔人则称之为“库木勒”。这种美食俗称柳蒿芽,属草木菊科绿叶植物。

        有人说,这便是苏轼“蒌蒿满地芦芽短”中的“蒌蒿”。耶律楚才“今日唤回十载梦,一盘凉饼翠蒿新”诗句中,让他心心念念的“翠蒿”,据说也是此物。

        最会吃库木勒的,要数达斡尔人了。他们差不多是听着乌钦音乐,吃着库木勒长大的。如今,库木勒节成为达斡尔族名扬四海的传统民族节日,乌钦则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实,达斡尔族与库木勒的渊源,远没有今天看上去那么诗情画意。

        清朝西清《黑龙江外记》记载齐齐哈尔一带特产:“野菜有名柳蒿者,春日家家采食,味初不甚鲜美。”据考证,西清是在距今210多年前赴齐齐哈尔任职的。

        民间传说,三百多年前,达斡尔人在黑龙江北岸同沙俄哥萨克入侵者打仗。清朝后下令达斡尔人南迁大兴安岭和嫩江一带。开始没有粮食吃,达斡尔人只好采集当地野菜库木勒充饥。因此库木勒被达斡尔人称为救命菜。这种传说的真实性无法考证,但在灾荒之年,以野菜为食,并非罕见。

        达斡尔族没有属于本民族的文字,长期采取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民族文化。如今,达斡尔族的“库木勒”节,已经成为达斡尔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乌钦等达斡尔族音乐已经成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德高望重的说唱传承人色热等人倡议下,达斡尔族“库木勒”节得以举办,至今已举行三十三届。

        设立“库木勒”节的初衷是为提醒达斡尔族人忆苦思甜,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由最初民间自发的民族聚会中相对单一的乌钦说唱的活动形式,发展成为政府支持、达斡尔族学会主办,集合达斡尔族传统歌舞盛会、达斡尔族传统体育项目、民族书法展、民族摄影展、农产品展销、民族旅游线路等多重元素为一体的独具少数民族魅力和民族特色的品牌节日。2013年6月,达斡尔“库木勒”节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达斡尔族音乐作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及载体,也随着时代发展,在“库木勒”节中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表现形式有四种:分别为“乌钦”“扎恩德勒”“哈库麦勒”“雅得根依若”。“乌钦”通常是说唱的表演形式,篇幅较长,一般是诉说达斡尔族的民族故事为主,通常以达斡尔族特有的民族乐器四胡作为伴奏乐器,其音乐表现形态为自弹自唱;“扎恩德勒”是达斡尔族民歌,属于山歌小调,是达斡尔族男子农耕、打鱼、捕猎户外劳动时唱的歌曲,也是妇女从事家务劳动时所哼唱的歌曲;“哈库麦勒”则突出达斡尔族舞蹈,多以边歌边舞的艺术表现形式,出现的场景是民族节日聚会、劳动丰收时,舞蹈的表现形式分几个阶段,其中“斗舞”阶段最为激烈,也最具吸引力;“雅得根依若”是达斡尔族萨满歌曲,传统上被认为具有祈福祭祀、祛病驱邪的社会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达斡尔族生产生活的方式由农耕、畜牧业、渔业逐渐被城市化、工业化所代替。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影响着达斡尔族音乐的表现形态。如今出现在“库木勒”节的达斡尔族音乐形态主要是“乌钦”、“扎恩德勒”和“哈库麦勒”。“乌钦”的演唱时间通常较长,受时间所限,“乌钦”通常截取精彩段落出现在库木勒节的演出活动中。“雅得根依若”作为达斡尔族民间祈福祭祀歌曲,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出现在“库木勒”节上的节目,不仅有传统民歌“扎恩德勒”,如《心上人》《忠实的心啊想念你》《农夫打兔》等,还有达斡尔族新民歌,如《嫩水渔歌》《我是达斡尔人我自豪》《达乡情》等充满时代气息,歌颂新时代幸福生活的音乐作品。

        达斡尔族传统的“扎恩德勒”音乐作品和新民歌有不同的调式写作手法,传统的达斡尔歌曲以五声音阶、宫调式旋律为主,新民歌的创作手法融入了七声音阶西洋大小调,丰富了达斡尔民歌的表现形式;从作曲手法表现形式来看,传统的达斡尔族民歌作曲手法以级进和跳进为主,呈波浪式的旋律形态,现代的达斡尔族民歌作曲手法出现了和声、复调、音乐伴奏形态;从音乐的社会功能角度来看,传统的达斡尔族民歌多为记述生活、抒发感情,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达斡尔族新民歌具有舞台艺术性和娱乐的功能。

        “库木勒”节上音乐的表演者,由达斡尔族老一辈乌钦说唱音乐传承人色热,过渡到新一代达斡尔族青年郭建忠。他是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钦”第五代传承人,他还创作了《春游》《达乡美》《红雨渡》等音乐作品。

        从一种寂寂无闻的野菜到代表达斡尔族的文化符号,库木勒经历了三百年的积淀。在这个过程中,以乌钦音乐为代表的达斡尔非物质文化遗产功不可没。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正在“库木勒”节中,通过活态传承创新发展、茁壮成长。在不断展演的过程中,达斡尔族传统音乐与时代脉搏跳动紧密相连,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平衡,深刻展现出达斡尔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摆脱贫困,走向幸福生活的喜悦之情。

        (作者:刘瑶,系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