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知识界代表委员之声】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指出,我们要为数字经济营造有利发展环境,加强数据安全合作,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各国科技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同时,要解决数字经济给就业、税收以及社会弱势群体带来的挑战,弥合数字鸿沟。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委员:
协调好发展与监管的关系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部分数字经济企业走在世界前列,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生积极影响;二是大部分数字产业仍然处于激烈竞争、产业结构快速演变状态,总体尚未形成传统意义上的垄断格局;三是长期以来,我国数字产业发展基本处于监管真空状态。为此,亟须建立一个促进数字产业长期健康发展和合理监管的体制。建议成立数字经济发展与监管委员会,协调好发展与监管的关系,提升对包括互联网平台在内的数字经济企业的治理能力,推动参与全球数字经济规则制定,促进我国数字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委员:
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当下,我国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壮大,并催生出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但也存在与实体经济结合不紧密、不充分等问题。当前,用户需求日益增长,新应用、新服务形成周期不断拉长,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已不足以支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产业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并推动数字经济加速进入“下半场”。工业互联网为产业数字化提供了关键基础设施支撑和产业生态基础,建议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等方面持续强化政策引导,优化市场环境,支持工业互联网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企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运营服务商,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和典型应用场景。
民革贵州省委会副主委、贵州财经大学西部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黄东兵代表:
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抢新机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现代化的重心是乡村产业现代化。因此,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可以将数字经济的新空间拓展到广袤的乡村大地上。要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要立足实际情况,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借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乡村产业经济的改造转型、提高乡村产业组织的管理水平、加速乡村产业产品的品牌升级、强化乡村产业服务的体系建立。期待数字经济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乡村产业里抢新机、出新绩、走新路。
西昌学院院长贺盛瑜委员:
加快实现农业数字化智能化
农业是一个投资大、见效周期长、生产过程风险高的产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是规避风险、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比如,标准体系不统一,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的大数据平台不完善,农业链条上各方主体关联度不深等。对此,应健全统一的平台标准体系,加快推动大数据平台建设;以“造血机制”为核心,以农产品销售为入口,以农业气象服务为纽带,以市场服务为向导,形成“多位一体”数字化农业综合体。要依靠地方高校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鼓励高校教师和学生组成学科交叉融合的创业团队,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解决智慧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委员:
提升医疗健康产业智慧水平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迭代升级,重塑着医疗健康产业生态,智慧医疗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整体来看,以互联网医院为雏形的智慧医疗健康产业初具规模,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智慧互联程度较低等。对此,应完善智慧医疗顶层设计,加速形成医疗健康新业态,健全相关标准与安全体系,加快建设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快相关技术研发,探索政府主导,医院、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协同研发应用的新模式,促进智能医疗设备、辅助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和新策略产出。进一步健全智慧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将在线医疗纠纷纳入互联网法院管辖范围,并加大执法力度。
(本报记者刘坤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