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25日 星期四

    曲艺艺术 亟待搭上中国高等教育的快车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25日 11版)

        2021年2月1日,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人员合影。

        1986年9月10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首届开学典礼在天津举行。

        侯宝林在大学授课

        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于2020年年底全部出版

        2020年11月26日,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峰会在浙江音乐学院召开。

      曲艺是中华民族说唱艺术的总称,具有2000多年历史,现存500多个曲种。长久以来,受历史因素影响,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曲艺艺术,却一直未能搭上高等教育的快车,导致传承发展遭遇瓶颈,衍生出创作乏力、研究滞后、曲种濒危、人才断层等一系列问题,制约和影响了曲艺艺术的持续健康发展。

    有识之士 共同期盼

    ——致力推动曲艺学科的设立

      曲艺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是在1949年7月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得到确认的。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一大批有识之士和富有远见的曲艺家,已经采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推动曲艺学校教育和曲艺学科的设立。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曲艺教育科研工作,1962年成立了苏州评弹学校,1986年在天津成立了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同年又成立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两校一所”的诞生极大地推动了曲艺学校教育和曲艺学术研究的开展。

      曾长期担任中国曲协主席的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在临终前写下“希望后继有人”的心声。相声大师侯宝林1979年正式宣布退出舞台后,专门从事曲艺教学研究工作,先后被北京大学、辽宁大学、华中工学院、河北大学聘为兼职教授。他在逝世前曾表示:“我在这个大学授课,在那个大学讲学,就是没有在‘中华曲艺学院’当过教师。”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在生前最后的日子接受采访时也对相声的传承发展问题念念不忘:“目前相声教育存在着‘空档’,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师资、教材都是空白。”他期盼能够由经验丰富的演员,认真总结升华演出经验,形成科学的教材。

      数十载过去,老一代曲艺家的生平夙愿仍未达成,激励着后来人为曲艺学科建设继续努力。

    时代之需 当务之急

    ——确立曲艺学科地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与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表示,确立曲艺学科地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与战略意义,并从不同角度出发,呼吁加快曲艺学学科建设的步伐。

      对确立曲艺学科地位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指出,重新认识和摆正曲艺学在艺术学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从而认清曲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当代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是艺术学学科建设的题中之义和时代担当。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河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音乐与舞蹈学学科评议组成员赵为民表示,鉴于我国曲艺艺术教育的现状,努力争取曲艺艺术进入高等教育体系,使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成为与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学科具有同等地位的学科已是刻不容缓。

      对于设立曲艺学科的方式和途径,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第七届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李心峰认为,曲艺艺术应与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诗歌等艺术样式一样,成为艺术基础理论,让曲艺艺术真正成为中国现代艺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艺术门类。全国政协委员、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国曲协主席姜昆连续数年在全国政协会议撰写提案,呼吁“在艺术学门类下设立‘中国曲艺学’一级学科,在部分高等院校试点,并逐步开展曲艺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用两条腿走路,开拓出曲艺传承与创新的康庄大道”。

      作为一级群团组织,中国曲艺家协会积极担负起推动建立中国曲艺学科的重要任务,于2015年着手调查统计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实践情况,在此基础上设立首个曲艺艺术研究基金;连年举办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峰会;成立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联盟;自2015年至2020年连续6年向教育界、文化界、艺术界发出关于推进曲艺学科建设倡议书,持续释放加强学科建设的信号。

      目前,全国曲艺从业人员达40万人,具有本科学历和高等教育背景的曲艺工作者日趋增多,还有一批硕士、博士乐此不疲地从事曲艺的研究、评论、交流、传播。经调查统计,95%以上的一线曲艺从业者认为当前亟须建立中国曲艺学学科。

      由此看出,建设中国特色曲艺学科是文化界、学术界、教育界、曲艺界的共同心声,更是当代曲艺工作者真挚迫切的呼声。

    教材问世 填补空白

    ——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直以来,曲艺未能进入高等教育学科范畴,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缺少一套系统的曲艺类本科教材。为此,中国曲艺家协会与辽宁科技大学于2014年7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开发一套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范、准确、权威的曲艺教材。2020年底,首批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历经8年时间,凝结着数百位曲艺工作者的心血,终于全部出版。

      系列教材由高教出版社编辑出版,包含《中国曲艺艺术概论》《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中华曲艺图书资料名录》《中华曲艺书目内容概览》《评书表演艺术》《中华曲艺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相声表演艺术》《快板表演艺术》《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国外学者论中华曲艺》《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苏州评弹表演艺术》共12册,范围涉及曲艺史论体系、曲种表演体系、曲艺话语体系、曲艺资料查询体系。

      系列教材的问世在中国曲艺发展史乃至整个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意味着发展千年之久的中华曲艺终于有了系统规范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教材,填补了高等院校艺术学教育的空白,标志着中华曲艺学学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教材出版的重大意义也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胡智锋表示,系列教材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曲艺繁荣发展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具有开创性、系统性、前沿性的重要意义。中国曲协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傅谨则认为,曲艺教材的编写出版填补了高等教育领域中曲艺学科的空白,有助于实现中华文化的整体传承。

    一线教学 积累经验

    ——夯实曲艺学科建设的课堂实践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教育工作者与曲艺工作者深感曲艺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和不足,积极在不同类型的一些高等院校开设曲艺专业,进行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而又生动的一线教育经验。

      中国北方曲艺学校与苏州评弹学校先后升格,探索培养曲艺大专毕业生。中国曲协副主席、相声表演艺术家冯巩领衔在中央戏剧学院创设了相声大专班,后来又与北京电影学院合作开设了相声本科班。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从2004年开始招收曲艺本科生,首开曲艺本科教育之先河。北京城市学院从2015年开始招收曲艺与社会文化类本科生,辽宁大学、内蒙古大学、聊城大学、平顶山学院、泉州师范学院等一批高等院校考虑当地艺术资源和社会需求,纷纷开展具有本地曲艺特色的本科教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从2002年起培养硕士,2009年始培养博士,至今已培养多届曲艺方向的硕博研究生。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8所高等院校开展曲艺本科教育,8所高职院校开展曲艺大专教育,16所中专学校培养曲艺创作表演专门人才,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2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开设了曲艺鉴赏相关课程或开展曲艺研究。

      这些高等院校在开展曲艺教学实践时聘请知名曲艺家担任客座教授,充实壮大教学一线力量;编写教学讲义大纲案例和辅助教材,摸索教学方法、特点和规律;重视曲艺的表演特色和舞台实践,从经典作品讲起,并结合自己的从艺经验和心得体会进行赏析。这些教学探索弥足珍贵,夯实了曲艺学科建设的课堂实践基础。

    门类丰富 架构完备

    ——曲艺的学科体系条件已成熟

      曲艺本身的悠久历史、丰富曲种、繁杂构成决定了中国曲艺学作为研究曲艺艺术的科学必然拥有一个丰富的学科体系,同时也说明中国曲艺学研究方法多样、研究对象众多。中国曲艺学是一个有着众多分支学科的复杂而又庞大的学科体系,可以分为6个分支学科:曲艺学、曲艺史、曲艺文学与创作、曲艺音乐、曲艺表演、少数民族曲艺。

      曲艺学,也可称为曲艺论,对曲艺艺术现象、本质和规律等进行系统研究,是运用各种科学的观念、方法和工具研究曲艺艺术及文化现象的集合。

      曲艺史主要研究曲艺的总体发展脉络和历史发展规律,如曲艺的起源、形成、演变、未来前景与走向。

      曲艺文学与创作立足于曲艺自身的特征与规律,运用科学的创作观念、方法技术体现创作者的艺术想象力、艺术素养、审美内涵以及人文关怀,其直接成果是产生具有独特形式和健康思想内容的曲艺作品。

      在通常的民族音乐五大类划分中,曲艺音乐(民间说唱音乐)被划分为单独一类,作为曲艺与音乐的交叉学科而存在。

      曲艺表演这一专业对曲艺表演体系、理论、实践、表演风格与审美特征进行系统性研究,在不同高等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曲种表演方向等。

      少数民族曲艺主要由少数民族曲艺艺人的口头“说唱”传承而来,较多地保留了原始形态的艺术特征,具有中华曲艺发展演变的标本价值。在一些民族特色鲜明的高校,可以开设少数民族曲艺专业,以加强对少数民族曲艺的研究和探索。

      丰富的学科体系架构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曲艺学科关键之一,让曲艺在高校学科目录成功“落户”具备更充足的可行性。

      新的时代,新的需求,呼唤新的曲艺人才,更呼唤新的曲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国曲艺学学科体系,是中国曲艺学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关乎学科建设的全局和未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程中,在曲艺的重要地位与时代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的今天,曲艺学科依然缺位的状况亟待改变,在我国高校设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曲艺学科正当其时!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