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23日 星期二

    谭富甲:在“佛子岭大学”成长

    作者:本报记者 马荣瑞 本报通讯员 张雪洁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23日 06版)

        【知识分子入党故事】   

        “我这辈子就干了一件事——在党的领导下参与淮河治理。当年,我刚参加工作,从佛子岭水库回到蚌埠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顾往事,91岁高龄的谭富甲神情激动。

        谭富甲是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原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1956年入党至今,党龄已有65年了。

        “1949年南京解放前后,党的思想已经在大学生中产生很大影响。我曾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可是由于身体原因,遗憾没有通过审核。”谭富甲对记者说,彼时,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兼治淮委员会工程部副部长钱正英来到学校作动员报告,“一个专业报国的机会就这样突然出现了。”

        1951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土木专业的三年级大学生谭富甲响应党的号召,来到位于安徽蚌埠的治淮委员会从事淮河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谭富甲回忆,在参与治淮工作初期,佛子岭水库的建设对他影响最大,也成为他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直接动因。

        以大别山脉为主体的“江淮分水岭”地区是我国南北水系分界线,这里历史上易旱缺水,雨季集中时又容易爆发山洪。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20世纪50年代初,治淮委员会决定在大别山区的淠河上游修建一座大型山谷水库,这就是新中国早期治淮工程中著名的“佛子岭”水库。

        1952年初,谭富甲与几名青年技术人员来到佛子岭水库建设工地——这里正在建设新中国第一座大型钢筋混凝土连拱坝。这种坝型属于世界范围内的先进水利技术,但仅在西方发达国家有成功实例。

        “当时像我一样的青年技术人员,普遍缺乏水利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在佛子岭水库建设工地,大家缺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用什么。‘能者为师,相互学习’。”谭富甲说,“这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工作环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品质。”

        条件的艰苦是不言而喻的——彼时,工地上的办公室是草棚搭的,办公室里既工作也住人,但人们干劲冲天。经过“佛子岭大学”的历练,青年技术人员都积极要求入党。“入党是一件很难、很光荣的事情,组织上要求很严格。那时我所在的淮委设计院设计室主任陈浩和设计室支部书记张维义对我帮助很大。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还鼓励我:你看,你爱人已经是共产党员了,你要和她一起进步嘛!”

        1956年12月,谭富甲所在设计组被调回淮委,在为磨子潭水利工程进行紧张筹备的工作间隙,时年26岁的谭富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佛子岭水库建设工地获取的宝贵知识经验为谭富甲日后参与、主持设计梅山水库、磨子潭水库、淠史杭横排头水利枢纽等重点治淮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佛子岭水库的建设历程则为日后新中国水利建设培育了8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

        “我是在‘佛子岭大学’中成长起来的。”谭富甲说。在治淮一线,他不仅获得了业务上的丰收,更找到了一生的信仰。

        (本报记者 马荣瑞 本报通讯员 张雪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