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19日 星期五

    老区的泡菜声名远扬

    讲述人:江西省瑞金市华屋村村民 华小英

    作者: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杨友明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19日 07版)

        【奋斗足迹】

        我的家乡江西瑞金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被誉为“共和国摇篮”。

        由于历史原因,我老家叶坪乡黄沙华屋村由于资源匮乏、劳动力短缺,很长时间都处于贫困之中,大家住着清一色的土坯房,甚至还有人说“有子莫娶华屋女,有女莫嫁华屋郎”。因为小时候家里穷,我和弟弟妹妹们嘴馋的时候,就从妈妈的腌菜缸里捞腌菜吃。我没有想到,这个不起眼的泡菜,会成为我后来发家致富的产业。

        华屋人命运的转折,从2012年开始。那一年,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年,华屋开始推进整村改造,逐步实施“美丽新村+红色培训”发展规划,统一建设了66套具有浓郁客家风情的新民房,修建了“长征体验路”,建设了红军祠,设立了村史馆,办起了农家民宿、农家餐馆和农业体验园。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我在华屋开办了一家农家乐,经常拿自己做的泡菜给游客品尝,游客赞不绝口。2016年,我和家人一合计,开设了工坊,不断对泡菜进行改良。

        2018年,我注册了“华嬷嬷”商标,成立华嬷嬷泡菜坊。在当地妇联的帮助推广下,我研发的泡菜已有近20个品种,年营业额超100万元。我还承包下40余亩大棚蔬菜,创办蔬果合作社,专业生产泡菜,采用“景区+电商+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使工坊与贫困户紧紧相连。以前的这个季节,村民都冬闲在家。现在村民可以到我的蔬菜基地帮忙采摘小黄瓜、洋姜等。目前,我的工坊吸收社员8户,其中贫困人员3户,带动附近日东乡等9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旅游发展也带动了乡村振兴。依托旅游发展,华屋当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到13600元,是2011年的6倍多。与红色旅游业相得益彰的,还有华屋的大棚果蔬、农产品加工业。现在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农家民宿、农家餐馆营业火爆,村民摆出来供游客选购的果蔬、土特产也日益丰富。我的泡菜也通过华屋乡村旅游这个窗口销到全国各地,最多一天卖出过500多罐。

        如今,我在瑞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个近千平方米的大车间,在村里又有好几个蔬菜生产基地,我要让家乡的泡菜声名远扬,让乡亲们都过上幸福日子。

        (本报记者胡晓军、本报通讯员杨友明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