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19日 星期五

    “他讲法律政策我们听得懂”

    ——云南边境沿线实施“法治宣传固边防”见闻

    作者:本报记者 张勇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19日 04版)

        金平县哈尼田村社区民警进村入户为哈尼族群众宣讲法律知识。本报记者 张勇摄/光明图片

        【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

        云南省有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边境两侧山连山、水连水,境内外边民来往密切,边境管理、反走私、反偷渡的难度较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边境疫情防控尤其突出。为破解这一难题,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与省司法厅、省普法办联合开展“法治宣传固边防”活动,发动边疆各族群众,在千里边境线上编织起警民同心、巩固边防的法治网。春节前夕,记者探访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越边境沿线,实地感受了边境管控中的法治力量。

    “报酬再低,我也愿意来执勤”

        红浪奔涌、两岸宽阔的红河,与水波清澈、蜿蜒弯曲的龙脖河在中越边境交汇,形成两国界河,交汇处的三角岸上,屹立着我国92号界碑。交汇处附近横跨红河的龙脖河大桥西桥头三岔路口,是金平县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勐桥乡边境派出所的疫情防控执勤点。

        1月底,记者来到龙脖河大桥桥头,执勤民警和辅警在这里24小时执勤,桥头公路执勤点右侧几米外就是中越界河龙脖河。一辆辆外地牌照的车辆驶过来,一辆辆载着本地村民的摩托车不时经过,佩戴口罩的民警和辅警都向其敬礼示意停车,一丝不苟地检查乘车人员证件,检查有无偷渡人员和进行疫情防控。

        “大桥通往金平县城和边境几个乡镇,这里天气很热,夏天最高温度到40摄氏度,我们24小时执勤,3人一班,一个民警两个辅警,每天有三四百辆车辆,人员有五六百人。我们除了进行检查,还对路过的本地群众进行边境管理法治宣传。”正在执勤的辅警项顺祥说。

        “我们每天都有两个医务人员24小时执勤,为每一个过往人员测量体温和登记。配合民警做好疫情防控。”勐桥乡卫生院年轻护士杨薇告诉记者。

        龙脖河大桥另一侧是326国道,沿红河逆流而上7公里岸边国道上,便是河口瑶族自治县新街边境派出所达沟河疫情防控执勤点。这里的执勤人员是一名民警一名辅警加一位村民。执勤民警马振宇是一位从警16年的资深警官,着装整齐站在灰尘弥漫的公路边,认真且有礼貌地查验着每一个过往车辆和人员。

        和马振宇一起执勤的,还有不穿制服的村民陶光云,他平时在家种菜,3个多月前报名到达沟河防控点参与执勤。他主要负责登记过往车辆和人员。“报酬再低,我也愿意来执勤。”陶光云憨厚地笑着说。

        在中越边境沿线,由无数的民警、辅警、民兵、村民和机关干部、医务人员组成一支支疫情防控队伍,日夜驻守在遍布边境地区的疫情防控执勤点上,老百姓广泛参与一线执勤,真真切切地接受了生动的法治教育,警民关系、群众法治意识都明显增强。

    民警手机号成了村民们的热线电话

        “卢警官,给你反映一下修建高速路冲毁村里农田的事,你看咋个解决?”金平县城关边境派出所枯岔河警务室民警卢阳刚走进哈尼田村,蹲在水池边闲聊的73岁哈尼族老人李富兴就找他反映问题。卢阳也蹲下来,认真听老人讲述,并表示会尽量调解处理。

        1月26日一大早,卢阳及两名辅警就到哈尼田村挨家挨户发放警民联系牌,村干部也一起逐家发放选民证,因为村委会很快要进行换届选举。发给村民的蓝色警民联系牌专门贴在各家门框上,上面有社区民警卢阳的名字、照片、联系电话、报警电话、监督电话,还有“红河边境管理”和“云岭雄关”两个法治宣传二维码。“过去给村民发过警民联系卡,村民们容易丢,现在每家贴警民联系牌就方便老百姓了。”卢阳解释。

        走进村民陈福兴家,77岁的哈尼族老人陈福兴和儿子陈文忠就热情地拿出小凳子招呼卢阳等人坐下,双方如老朋友一样亲热。卢阳耐心地向陈福兴母子俩讲解选民证和警民联系牌的用途及相关法律规定。陈福兴听不懂汉语,哈尼族辅警熊银华又用哈尼话给她讲解了一遍。

        “媳妇与前夫的孩子现在是我们抚养,我想让孩子的姓名改为跟我姓,该怎么办?”陈文忠向卢阳咨询。

        “你们要与媳妇的前夫多商量,协商好了再改比较好。”卢阳稍做考虑便回答。他随后告诉记者,作为社区民警,不仅要处理社区警务和边境管理,还要调解村民们的各种民事纠纷,解答法律和政策问题。

        卢阳联系的哈尼田村有320户,每年每家他都走访一遍,留守老人家庭他还会经常去看望,每一家的情况都了解,他的手机号成了村民们的热线电话。“通过入户走访、法治宣传和调解,多数纠纷都能及时化解,去年全村没有发生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卢阳说。

    一个人的驻村警务站

        金平县有个“一个人的警务站”,这就是金河镇瑶家新寨国庆警务站,以驻村辅警朱国庆的名字命名。

        金平县有一个蛮耗边境检查站,民警日夜值守,一些偷渡人员就从检查站山背后绕小路经过瑶家新寨非法入境。为了堵住这个边境管控漏洞,2019年11月,年轻的哈尼族辅警朱国庆被城关边境派出所派到瑶家新寨组建警务室。

        朱国庆长期工作在瑶家新寨的村里,吃住在村里,很快成为村里各家各户的常客,他在村民家宣传边境管理法律和政策,为村民解决难题、调解纠纷,还经常买生活用品看望老弱病残人员,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朱国庆还成立了6个人的护村队,经常巡查村寨周边小路。

        1月26日下午,记者走进设在村民活动室的瑶家新寨国庆警务站,里面十分热闹,朱国庆正在用投影机为村民们播放法治宣传节目,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每当放完一个节目,朱国庆都用方言或哈尼话讲解节目中相关法律知识。其中有些法治节目是城关边境派出所民警结合当地特点制作的,很受村民欢迎。

        “警务室建立以来,通过法治宣传,村里基本达到了零发案零纠纷,从这里偷渡的很少了,村容村貌也发生很大变化。”朱国庆告诉记者。

        “朱国庆来了后对我们老百姓很好,他讲法律政策我们听得懂。”72岁的瑶族村民李成明笑眯眯地说。

        (本报记者 张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