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10日 星期三

    五位贵州基层工作者讲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带来的激励与信心——

    “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10日 09版)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光明图片

        贵州省从江县加榜乡加车村的年轻人在直播推介加榜梯田风光。 新华社发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村民在扶贫车间内整理蜡染工艺品。 新华社发

        村民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刺绣。光明图片

        贵州绣娘指尖巧,绣出锦绣新生活。请扫码观看视频,听蜡染师彭艺讲讲自己和苗绣、蜡染的故事。

        【一线讲述】

        编者按:

        农历牛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黔山秀水,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并亲切勉励大家:“今年我们将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要继续齐心协力干、加油好好干,努力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让我们走近五位贵州基层工作者,听他们诉说总书记殷切嘱托带来的激励与信心、讲述辛勤创造美好未来的故事与期待。

    绣出精彩新生活

    讲述人:贵州省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扶贫车间蜡染师 彭艺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我们扶贫车间的那一刻,我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总书记面带微笑,亲切询问我们苗族非遗蜡染的制作情况,我就从染料——板蓝根说起,向总书记介绍了如何把板蓝根熬制成蓝靛。

        每年七八月份,我们都会采摘板蓝根,把板蓝根的枝叶在勾调好的石灰水里浸泡5到7天,过滤三次残渣做成蓝靛泥,再加52度的米酒和实用碱,调制成染料。染料那种特殊的清香味留在衣服、被子上,夏天还有驱蚊的功效。

        我是化屋村人,从小就在苗绣、蜡染的熏陶中长大。在好心人的资助下,我顺利读完大学。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希望用行动报答帮助过我的人。2018年从贵州民族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村创业,成了化屋村扶贫车间的设计师,带着婶婶阿姨们用苗族传统手工艺脱贫致富。

        我发现,以前我们苗族的蜡染、刺绣大多是用在头饰、衣服之类的生活用品上,范围太窄了。怎样把传统蜡染和现代时尚结合起来,让年轻人喜欢上我们苗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呢?我一直在琢磨,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传统的染料只有蓝靛,颜色太单一。我尝试着用蔬菜、水果等天然植物制作染料,不仅做出了彩色蜡染,还带有不同的香气,效果很好。

        现在,我们的扶贫车间里有30多位婶婶阿姨在务工。她们在家门口利用一技之长挣钱,还方便照顾家人。大家每天在一起织布画蜡,有说有笑。扶贫车间还做起了直播,在社交平台推广我们的苗绣、蜡染等手工艺品,销路越来越好。车间的绣娘们月收入平均有三四千元,去年车间的纯收入达到了三四百万元。如今,苗绣、蜡染成了我们化屋村的支柱产业。

        “苗绣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总书记在我们扶贫车间留下的赞扬,让我对手中的事业充满了信心。苗绣既是产业也是文化,传承好我们苗族的优秀非遗文化,不仅能带动村民致富,还可以引领潮流,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弘扬民族文化的队伍中来。我会为这项美好的事业继续努力,带着大家一针一线,绣出精彩新生活。

    给居民们一个“安心港湾”

    讲述人: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街道金元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袁琴

        2月4日下午,总书记来到我们金元社区,了解便民服务开展情况。听着我的汇报,总书记频频点头,并不时发问,问的都是关系到老百姓生活的具体细节。总书记还勉励我们,“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这让我感到心里暖烘烘、肩上沉甸甸。

        这几年来,我们辖区的高龄老人、独居老人越来越多了,他们大多不存在经济上的困难,而是缺少家人陪伴。我们经常上门,主动聆听、主动询问、主动服务。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风险,今年国家提倡就地过年,有些老人面临独自过年的情况。我们就上门讲解疫情防控的必要性,送去温暖和关心。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总书记的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我们社区辖区有居民上万人,居民们自发组成的8支志愿服务队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每支队伍的队长都是党员,带着志愿者们协助社区干部开展各种工作。比如,红袖标治安巡逻队会经常在辖区里志愿巡逻,提醒居民们关好门窗、防火防盗,让社区居民住得安心、住得放心。

        如今,居民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怎样为他们提供周到、暖心的服务,让大家生活得更安心、更团结、更积极,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多动脑子、搭好台子,让居民们加入到社区共同治理中来。作为贵阳市首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社区,我们通过加强党建引领,推行党建网、平安网、民生网“三网融合”,成功调动了社区党员和居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我们已经组织了好几次写春联、送祝福的活动,让大家高高兴兴地贴上春联、欢天喜地迎接新年。相信眼前一定是一个幸福吉祥年!

    从田间到货架无缝对接

    讲述人: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合力惠民生鲜超市阳关店店长黄东

        春节前夕,来我们店里置办年货的人越来越多。为啥大家都爱来我们超市?答案就在店内各种商品的价格里。

        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超市,仔细察看商品价格,了解蔬菜、水果的供应保障情况。特别让人高兴的是,总书记肯定了我们合力惠民生鲜超市的运营模式。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加上贵州土地少、产量低,菜价一直居高不下。2015年,在贵阳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建起了带有公益性质的合力惠民生鲜超市,把以往分散的农贸市场和小商贩整合到超市中,既确保了就业,也规范了经营,更稳住了价格。

        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农民,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市民,现在,这里老百姓“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早已解决了。由于这种惠民经营方式,我们超市的物价比一般超市和农贸市场低,特别是40多种惠民商品,价格低于市场价20%~30%,有些商品全年不涨价,比如莲花白,始终都是9毛9一斤。

        为什么能实现低价微利,甚至保本微利经营、让利给消费者?这首先得益于政府的惠民补贴,其次是由于这些年产业扶贫项目越来越多,贵州本地的蔬菜、水果、肉类供应越来越充足,我们直接联系农村的合作社和扶贫基地,让田间地头和货架之间无缝对接,既给农民找到了更宽的销路,也给群众带来了新鲜的蔬果,农民高兴了,市民满意了,两头都得了实惠。

        今年春节,我们将继续做好市场供应、年货供销,兑现对农民和市民的承诺。

    往前是更美好的新生活

    讲述人:贵州省黔西县新仁乡党委书记 罗玉鹏

        我们乡化屋村曾经是深度贫困村,以前进村,只能经过铺满石子、崎岖不平的山路“十八盘”,如今是双向车道的柏油路,开车进村十分方便;以前村民们要下到河里背水,现在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化屋村的变化就是我们贵州脱贫致富、走向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化屋村,村民们满怀喜悦地向总书记讲述了化屋村的蝶变——从一个人人吃不饱肚子的穷山村,变成了乌江百里画廊上的幸福村。总书记听了很高兴,勉励大家说:“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希望乡亲们继续努力奋斗,把乡村产业发展得更好,把乡村建设得更美。”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直在我耳边回响。虽然我们乡已经摘帽出列,但脱贫攻坚的干劲儿没有散、驻村干部没有走、攻坚工作队没有撤,提升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化屋村全村95%的村民都是苗族,民族文化气息浓郁。我们把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作为今年发展村经济的重点工作。目前,全村只有13家民宿,特色不足、标准不高。为了改变这个情况,乡里将引导和鼓励懂酒店管理的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成立旅游产业合作社,走文旅一体化的路子。到时候,游客可以在风景如画的化屋村欣赏苗族舞蹈、品尝苗家美食、体验苗家民俗。

        要想实实在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就要抓住产业和就业这两个“牛鼻子”。以前化屋村经果林套种的大多是低效作物,今年准备套种本地的生姜,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增加群众收入。同时,还准备扩大生态乌鸡养殖规模,把现在的散养户集中起来,整合成立村级合作社。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是化屋村加强农民教育、打造文明风貌的重要场所。这些年来,通过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政策宣讲、技术培训、文明教育,讲习所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

        我一定牢记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带领乡亲们创造更加多彩多姿的生活。我们一定会鼓足劲、继续干,用更美更好的新生活向总书记汇报,不负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山好水好,发展才好

    讲述人:贵州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 涂志江

        2月3日,我在毕节市黔西县化屋码头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乌江水质监测分析结果。此处是乌江东风水库监测点,经过检测,水质已经达到了一类水的标准。总书记听后很高兴,询问了乌江水质的有关情况,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肯定,让我们特别激动、倍感光荣。

        我在环保战线工作了很多年。这些年,黔山贵水的生态环境提升很大,改善特别明显。就拿乌江干流8个观测点的断面来说,2012年的测试结果显示,各项主要指标均严重超标,坊间流传,乌江已经变成了“污江”。作为一个环保人,我感到特别痛心。令人欣喜的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渐渐在人们心里扎了根。人们意识到:发展要抓,生态底线更要守。为此,贵州开始狠抓源头治理、大力植树造林、关停小煤窑、整顿磷矿生产、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一系列“硬核”举措重拳出击,确保了水质“硬指标”的提升。从2018年开始,乌江水质平均达到二类水标准;2020年,每个监测断面都达到了二类水标准,有些还达到了一类水标准,真正实现了“一江清水入长江”。

        为了描绘出山清水秀的“大图景”,2018年以来,我们的监测工作更加精细化,用心勾勒“细线条”,让指标体系更突出贵州特点。比如,乌江沿岸多磷矿,我们就重点监测水体中的总磷含量;贵州多喀斯特地貌,很多地下河以泉眼的形式汇入乌江,我们就精心制定“特别方案”、满足监测的特殊要求。我们的工作不但改善了水质,还为省委省政府出台磷矿以渣定产强制标准、推广溶岩磷石膏防渗漏技术等起到了参考和推动作用。

        越来越美的,不只是乌江的水。2020年,贵州全省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了98.3%,全省森林覆盖率接近60%,地表水水质状况总体优良。习近平总书记说,“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我们一定要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让山好水好的贵州成为人们的向往之地。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吕慎、张胜、王斯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