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共写新春联】
“仁心载满世间福;妙手携来天下春”“春在百年歌里笑;福沿九域画中行”“有情天地春风满;无恙山河旭日新”……2月8日上午,在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礼堂内的掌声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从光明日报总编辑张政手里,郑重接过2021年新春春联。
向“人民英雄”陈薇院士赠送春联,是光明日报主办的“全球共写新春联”活动之“送春联”环节的重要内容,也是春节期间光明日报关心关怀突出贡献知识分子的重要举措。此次赠送的3副春联具有特殊意义:其内容,来自第二轮征集活动“我为国家英雄写春联”参赛作品中的精品,是广大读者网友的智慧结晶;其书写,特邀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张建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何学森等名家完成,饱含光明日报70多年来对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的对象——知识分子的深情厚谊。
“在去年1月26日到5月17日的113天里,光明日报为我们广大一线抗疫工作者持续宣传鼓劲、播撒正能量,是武汉抗疫时期一支非常重要的舆论力量,我要借今天这个机会,向光明日报表示感谢。”接过春联作品,陈薇院士说,自己很喜欢记者这一职业,希望光明日报无论在重大主题还是专业领域方面,都能继续写出更多让知识分子心灵受触动、有温度、有情感的文字。
陈薇院士深有感触地说,中国的科学抗疫实践再次表明,生物安全作为新兴的领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这个领域需要更多的科研探索,也需要舆论的引导、精神的鼓舞。“这次活动是一个特别好的契机,希望今后与光明日报建立更深联系,进一步挖掘生物安全领域科研学者攻坚克难、默默奉献的精神,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这个行业、这个领域中来,为我们国家的生物安全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疫情就是军情,疫区就是战场”。从“非典”到“埃博拉”,再到新冠肺炎疫情,陈薇院士一次次进入疫情的“危险区”,勇探生物安全领域的“无人区”。光明日报总编辑张政回顾了陈薇院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种种“闪光时刻”:去年农历大年初二,陈薇院士率领军事医学专家组,紧急飞赴武汉,出征应战;仅用4天时间,陈薇院士团队的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就开始运行,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确诊速度,为之后的“应收尽收”打下坚实基础;武汉疫情稍微缓和后,团队研究重点立即转移到了新冠疫苗上,第一时间研制出对抗传染病毒最强力的武器。
“陈薇院士是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抗疫脊梁’中的一员。多年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总是冲锋在生物安全的第一线,为国铸造生物防控坚盾,用科技的力量维护国家安全,守护人民健康。而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又是军事科学院的一部分。‘兵者,国之大事’,军事科学院汇聚了优秀的军队知识分子,是全军军事科学研究的拳头力量,也是国家和军队的‘智囊团’‘思想库’‘信息源’。”张政表示,“今天,光明日报来到军事科学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贺信精神,是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待和热情关怀。我们要继续加强与军事科学院的联系,深入了解新时代军队知识分子的心声和需求,展现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形象。”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政委江勇介绍,在伟大的抗疫斗争中,研究院广大科研人员夙夜攻关,在疫情最凶险、人民最期盼的时刻,第一时间共同确认致病元凶,第一时间拿出检测试剂,第一时间筛出3种抗毒性药物,特别是陈薇院士团队第一时间研制出腺病毒载体疫苗,全球率先进入临床、率先发布数据。一年来,研究院有7种检测试剂被广泛应用,3类创新疫苗进入临床,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重要论文13篇,用一系列硬核成果,铸就形成了“听令景从、闻令即动,首战先锋、决战尖刀,除了胜利、别无选择,心怀忧患、志存高远”的战疫硬核精神。
(本报北京2月8日电 本报记者 刘梦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