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9日 星期二

    在研究诸葛亮文化上继续深耕

    讲述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长、研究员 谢辉

    作者:本报记者 周洪双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9日 07版)

        【奋斗足迹】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短短86字,被后世奉为经典,广为传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他写的《出师表》,字里行间洋溢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和奉献品格。

        诸葛亮,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2017年,四川实施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挖掘历史名人的优良品质和事业成就,诸葛亮首批入选。身为蜀汉丞相,诸葛亮站高谋远,极具战略眼光。他治理蜀汉十余载,充分体现出知人善任、经世济民的实干气质:兴修水利、专设堰官;开发盐铁资源、实行盐铁专卖;南征平叛、稳定蜀汉半壁疆土;建锦官城,集中织锦行业,让蜀锦名扬天下……史载历历,无不是“诸葛治蜀,遗爱后世”的形象体现。诸葛亮的一生,充分体现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文化事业更加繁荣的今天,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离不开对其精神内涵的深度发掘,更需要拓宽视野,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多年来,我们广泛联系国内外专家学者,出版《诸葛亮与三国文化》《诸葛亮研究文选》等著作数十部,将诸葛亮与三国文化的研究领域从历史学拓展到文化遗产学、社会学、民族学和文化产业开发等多学科、多领域;常态化举办专题系列展览;原创“孔明来了”“武侯夜话”“孔明送东风”等十余个社会教育活动品牌,“中国小诸葛”主题课堂还走出了国门。诸葛亮和诸葛亮文化已经初具融研究、展示、开发、利用和推广为一体的雏形。

        近年来,我们通过依托文化遗存调查项目对全国范围内三国时期和三国文化主题的遗址、遗迹开展调查研究,并对与诸葛亮相关的重点遗存进行专题调查。据初步统计,国内现存勉县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南阳武侯祠一类的大型武侯祠有十余座,以“诸葛”“武侯”“孔明”为名的遗存有超千处之多,甚至在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亦有分布。这充分说明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历史文化名人,更代表了一种文化现象,诸葛亮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三国文化研究、文化传播学研究和历史名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以国际化、智能化建设为中心制定发展规划,将全面推进相关研究中心建设,组建一流研究团队,完成相关遗存调查项目,出版系列高质量研究成果,举办国际研究论坛;加快完善展陈体系,举办高水平的诸葛亮和三国文化专题展览;同时做实做强研学基地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广泛开展文化传承进校园、文化扶贫进山村、文化宣讲进社区活动,调整文化产业业态布局,形成涵盖文化、研学、节庆的文旅产品体系。

        (本报记者周洪双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