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9日 星期二

    当病情遇上疫情——

    异地求医路,如何变平坦

    作者:本报记者 徐畅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9日 16版)

        1月8日,河北石家庄工作人员将装有核酸样本的运输箱放入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灭活区。新华社发

        2月4日,在北京地坛医院应急隔离病房内,医务人员照料小患者吃饺子。新华社发

        2月8日19点30分,时隔34天后,石家庄火车站重新开启全部进站通道。一个多月前,河北突发疫情,1月7日下午,石家庄宣布,全市所有车辆和人员均不得出市。

        严密的防控、隔离,是战胜疫情的关键举措。但与此同时,防控升级也让一些患者,尤其是“老病号”的外出就医变得难上加难。随着石家庄等有中高风险地区的城市逐渐“解封”,来自这些地区的患者,外出就医能否不再被“另眼相待”?同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患者异地求医的诸多难题又该如何破解?

    1.“从家到医院,突然变得无法抵达”

    ——隔离中不丧失温度,为透析病人腾出病房

        患病6年来,家住石家庄市藁城区的马趁一直在位于裕华区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以下简称“省四院”)做透析。

        白天上班,下午4点多去医院透析,4个小时后从医院开车回家。这样的作息,每周二、四、六,雷打不动。全区一封闭,能否按时完成透析成为压在马趁心头的巨石。

        “生病以来第一次感到如此绝望。”马趁在微博中写道,“对于正常人来说,隔离14天服从安排就行,但是对于我们透析患者来讲,这是致命的。”

        这一天,以及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省四院肾内科医生们接到了很多常年在该院透析的藁城病人的电话。电话那头,病人的诉求几乎一样,希望能够住进医院,以维持每周两到三次的透析。但与肾内科同楼层的,还有心内科和肿瘤免疫科,床位显然不够。

        马趁也打了电话,但此时藁城区通往省四院的307国道已经设起了卡口,通行政策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变化。往日从家到医院的20多公里路程,突然变得无法抵达。

        病不等人。1月8日,马趁在藁城区一个一个医院跑,一个一个科室问,却均被告知不接收。

        怎么办?马趁和其他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病人们怎么办?

        省四院也在抓紧讨论和安排。

        “透析患者每周都要来医院,他们不能脱离透析,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但我们十分清楚周边地区各医院接待透析病人的能力有限,如果省四院不收,这些病人可能真的无处可去。”讨论会上,省四院院长徐金升教授分析,这些患者平时都是看门诊,往返家庭和医院,又因为患病自身免疫力低,属于高度易感人群,如果疫情期间不采取措施,很容易造成聚集性感染。

        1月8日,省四院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任石明教授取得了联系。深知疫情中透析病人艰难的石明,将自己总结的经验倾囊相授,希望河北方面不再“吃武汉曾经吃过的亏”。

        最终的决定在1月9日这天作出:该楼层心内科与肿瘤免疫科住院病人,以及肾内科其他不需要透析的病人被分别迁往其他楼层或医院本部。

        短短几个小时,该楼层全部腾空,彻底消杀,留给需要透析的病人。

        9日晚,做完透析的马趁住进了省四院专供透析病人隔离居住的免费病房,“这些天来,对我来说病床才是最舒服的地方”。

    2.疫情防控无死角,治病救人不松动

    ——更严格的就医流程是对病人最大程度的保护

        身处疫情中心,马趁和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病友们住院隔离了20多天,在石家庄最为艰难的时刻,得到了维持生命的机会。

        而当这个冬天疫情突发时,有的病人确实耽误了治病。此前有媒体报道,曾有一对来自吉林四平的夫妇,跨越千里,从老家进京复诊。尽管此前已经与主治大夫预约挂号,提前做了核酸检测证明,且截至到京的日子,四平市并未出现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夫妇二人却依然被医院拒之门外。

        北京某三甲医院肿瘤科医生王浩(化名)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医院也有类似的例子。“此前有外地病人到北京排队预约手术,一段时间之后好不容易排上了,入院准备接受手术时,由于老家突然冒出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于是计划中的手术暂停,该病人被劝说出院。”

        针对这些情况,在1月23日召开的北京市第218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昂表示,已对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和相关区卫生健康委负责人进行了约谈,要求医疗机构对存在的问题立行立改,杜绝拒诊问题再次发生。

        一边是疫情防控不松劲,一边是治病救人不等人。为保证疫情防控万无一失,异地患者就医的流程更加严格了。除了核酸检测,住院还需要查抗体、做CT等,一系列检查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左右。

        “一旦医院检查出病例,哪怕一例,都要关闭科室,乃至停诊,这会影响其他患者的就诊。医院采取的严格程序,虽然会让病人感到暂时的烦琐,却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病人。院感防控对医护工作者的防疫要求也很高,我们每两周也要查一次核酸。”王浩说。

        发布会上,李昂还公布了包括建立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绿色通道、做好血液透析患者服务在内的多项措施。并倡导患者在当地就近就医,鼓励和支持北京市各三级医院通过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等线上方式,加强对外省市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为患者在当地就近诊疗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3.线上开具化验、检查项目,减少病人往返医院频次

    ——互联网医疗的解决方案

        疫情防控对医疗场景提出了减少人群聚集、减少接触的特殊要求。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医院从一种新鲜概念向规范、成熟加速演进。

        此前,银川市政府在互联网医疗政策上作出了突破,给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大夫在线颁发了全国第一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018年,“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政落地,国家政策的放开推动了全国各地的互联网医院建设。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2020年不少实体医院也都纷纷推出了互联网医疗服务。其功能也早已突破了简单的信息咨询而发展到了在线问诊、在线处方、视频会诊等服务。

        “在大众观念里,得了肿瘤癌症就是判死刑了。其实部分肿瘤并不可怕。”王浩说,早在几年前,肿瘤癌症已经被列为慢性病。

        而互联网医疗,为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例,2020年5月起该院推出互联网诊疗,为患者提供相关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服务。目前,北京协和医院陆续有22个科室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

        “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只要相关科室临床医生能够把握病人病情,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们就会开通相关科室的互联网诊疗服务。通过线上手段,给复诊的病人开具化验、检查等项目,减少病人往返医院的频次。实在来不了北京的复诊病人,可以把在当地检查的结果上传,再由我们医院的医生线上诊断,制订下一步治疗方案。”北京协和医院远程医疗中心主任秦明伟介绍,春节前后,一批新的科室也将“上线”。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兼CEO王航认为,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互联网医疗第三方平台实际上扮演了基层医院的职能——在供给侧组织医生资源,在需求侧对接线上流量平台,为患者提供了科普、筛查转诊、复诊等服务。

        “实体医院擅长的是手术、住院这些严谨的、专业的线下医疗操作,特别是三级医院,定位于解决重大疾病。”在王航看来,第三方平台的基因还是互联网公司,它应该和线下实体医院形成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就是基层医院和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之间的关系,而合作重点是筛查转诊,这有可能就是未来网络社会的线上分级诊疗体系。”

        不过,互联网医疗仍存在着有待提升、改善的空间。“互联网医疗毕竟是新生事物,医患双方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秦明伟说。

        与线下面对面的“望触叩听”不同,线上诊疗的效果会受到一些因素制约。有医生指出,如果网络不好的话,医生与病人交流时会听不清;有时病人上传的资料看不清。这些因素都会对诊疗体验产生负面影响。王航表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是互联网医疗及整个医疗行业的一个长期命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本报记者 徐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