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镜头】
张杰、杨扬、王濛、范可新……随着10位七台河籍世界冠军的涌现,这座地处黑龙江省东部,人口不足百万的边陲小城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有了“冠军之城”的美誉。
15次打破世界纪录,获得世界级金牌173枚、国家级金牌531枚……走进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冠军榜上一组组数字醒目而辉煌。不断增长的数字背后,是一代代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接续奋斗以及这座城市对发展冰雪运动的高度重视。
“七台河能够成为短道速滑冠军城市,离不开一个人——孟庆余,他被称之为七台河短道速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这座雕像展现的就是孟庆余手握秒表,指导队员训练的场景。”在冠军馆二层展厅,解说员关厚炎说。
1972年,酷爱滑冰的孟庆余代表七台河参加在合江地区举办的冰上运动会,一举夺得3项冠军。此后,孟庆余组建滑冰队,当起了教练。
在孟庆余的带动下,滑冰运动在七台河市快速兴起。1986年,孟庆余根据国内外冰雪运动发展的趋势和七台河实际,提出把速滑队从大跑道训练转向专攻短道速滑项目。2006年孟庆余因交通事故殉职。他去世后,由他亲手选拔和培养起来的一批优秀教练员接过老师的秒表,继续投身速滑事业。
七台河少儿短道速滑业余体校教练赵小兵就是其中之一。“那时真是太苦了,但孟老师凭着对滑冰的热爱,带着我们艰苦创业,一步一步取得今天的成绩,虽然他永远离开了,但他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
随着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受训练场地限制及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教育等因素影响,冰雪运动面临人才匮乏的窘境。2013年时,七台河短道速滑业余体校仅有20几名学员。“很多家长考虑到运动员未来出路的问题,即便有潜质,也不愿意让孩子学。”赵小兵说。
为破解这一难题,2014年,七台河探索“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建7所短道速滑特色学校,将短道速滑基础人才培养放在校园。
“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培养,用课余时间训练,不仅打消了家长的顾虑,也能从小发现孩子的潜质。”赵小兵说,“学习速滑锻炼了孩子吃苦品质和克服困难的韧性,即便孩子未来不走专业道路,也能受益终身。”
起跑、滑行、加速,七台河第十五小学内,孩子们在冰面上轻快地飞驰,成为冬季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学校挑选出部分爱好者组成短道速滑集训队,其中有不少孩子被选拔到市里、省里的专业队。我们还编纂了《赏冰乐雪》书籍,开设特色课程,培养他们热爱冰雪、热爱冰雪运动的意识。”校长侯全广说。
“当年全民上冰场的氛围又回来了。以前我们上门求才,现在有不少家长从全国各地慕名找到我们,送孩子来学习。”赵小兵说。
目前,七台河已有10支短道速滑训练队伍,在训运动员达400余名,是全国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储备最多、最充裕的城市。
七台河市体育局副局长王宏斌表示,“冬奥会已经进入‘北京时间’,我国的冬季竞技体育项目也进入了大发展时期。我们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后备人才储备优势,为国家队输送更多高水平运动员。”
(本报记者 张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