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
最近有一则暖闻:南京某企业员工庞先生一月初到石家庄出差,结果赶上疫情,抵达当天就被隔离。在酒店待了20天后,公司发现庞先生胡子拉碴、精神恍惚,担心他抑郁,火速成立了“隔离同事慰问办公室”,每天安排人远程陪聊、陪吃、开展心理疏导。网民纷纷为这家有爱的公司点赞,夸他们是“良心企业”。
网民热议此事,一方面是因为当事人“看发型就知道快疯了”“靠出差提升地位”的喜感,另一方面是因为从细节能感知这家企业的温度与人性化。此前,有企业为节省人力成本“在线解雇”正在隔离的员工,有企业纠结于隔离算不算旷工,有企业拒绝为因出差被隔离的员工承担费用……稍加比较就不难理解,为何网民说这家企业是良心企业。毕竟,特殊时期如何对待员工,更能看出企业文化的底色。也许是无心插柳,但抗疫时期的情怀与担当,效果堪比企业绝佳的“形象广告”。另外,用这些细节把员工凝聚起来,最终受益的还是企业。企业关怀员工成为新闻,也从侧面反映了某种职场现实。其实,网民的每一次点赞,都是对理想工作模式的投票。鉴于并非所有因疫隔离的人都像庞先生这样幸运,也提醒各地政府、各用人单位,在严格落实防疫政策的同时,也要像对待奋战在一线的抗疫人员一样,对于确诊者、被隔离者等群体,有更多体制机制层面的心理疏导和关怀。
(原载于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众号 作者:吉玲 摘编:王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