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2日 星期二

    奥林匹克教育:

    摘得身心健康的金牌更重要

    作者:本报记者 杜冰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2日 13版)

        光明图片

        光明图片

        光明图片

        呼和浩特如意河大桥冰雪场。王正摄/光明图片

        2008年北京奥运的精彩仍历历在目,2022年北京冬奥已迎来一周年倒计时。一年后的2月4日,北京,将成为世界上唯一同时举办过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双奥”之城。2008年,中国奥林匹克教育被誉为奥运会正式开始之前取得的第一块“金牌”。2022年,我们能否再次斩获这枚“金牌”?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将为青少年成长教育和学校体育工作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改变?记者专访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谢军。

    青少年可以在体育竞技中切身感受顽强拼搏、不断胜利的“滋味”

        记者:金牌,冠军,说到竞技体育,人们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但每项比赛的冠军只有一个。青少年如何正确认识金牌的含义?

        谢军:体育运动中的竞赛环节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超过了对抗和成绩本身,发生在首都体育学院冰球队的故事就是特别好的例子。这支队伍2019年夏天刚刚组建,那时的条件是学校的滑冰馆还没有建成,教练是临时找来的老师,队员是通过正常高考渠道入学的普通学生。这样一支业余队伍,能够在一年半之后获得全国大学生冰球锦标赛公开组冠军,无论是学校最初组建队伍之时,还是老师开始接受教练聘书之时,都根本无法想象。但是,体育的魅力就在于尽全力去争取,一切皆有可能。可能正是因为知道身上担负了首体冰球队“黄埔一期”的使命,学生们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了旺盛的斗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一路闯关走向胜利。这样的奋斗经历,对他们一生都是宝贵的财富。

        竞技体育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就是竞赛,往往冠军会被人们视为英雄般的存在。虽然比赛的冠军只能有一个,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胜利者。当我们用心体会体育的魅力,就会被体育拼搏过程中的巨大能量所感染,自然懂得如何更为理性客观地看待胜负,明白如何体验人生路途当中奋斗的过程,而不是简单以成败论英雄。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年我国大众对金牌排行榜的态度越来越客观,已经逐渐抛弃唯冠军论的观点,更多关注竞赛过程中反映出的体育精神和运动员的比赛表现。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进步,展示更加从容自信的国民素养和形象。譬如,在给学生们介绍北京2022冬奥会的时候,我们会注重讲述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从竞技体育是一个展示国家发展变化绝佳窗口的视角,来诠释2022北京冬奥会的时代意义。要告诉孩子们,虽然目前我国还算不上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冰雪运动项目强国,但我们的国家有信心举办一次有史以来最为精彩的冬奥会。帮助学生们领悟到,从容面对一切变化表现,尽己所能发挥真实最佳水平更能体现大国风范,做自信大气的中国人。

        记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称中国奥林匹克教育是奥运会正式开始之前取得的第一块“金牌”。2022年北京冬奥会,我们如何再次为广大青少年摘取奥林匹克教育这枚“金牌”?

        谢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北京2022奥林匹克教育的金牌成色会比上届北京奥运会的更足,因为无论是国家重视程度、社会支持程度还是大众参与程度,都比过去更上一个台阶,并且我们还有着举办2008奥运会的宝贵经验。现在,我国的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已经不仅仅停留于摸索和实践,还在把一些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总结凝练,进行理论化、课程化和体系化建设,令奥林匹克教育成为助力学校体育工作落实体教融合的具体行动。

    让体育运动成为青少年最为直接的人生成长课

        记者:都说体育是挫折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孩子们如何通过体育运动来获得精神的滋养?

        谢军:在北京市中小学生冬奥知识竞赛决赛中,一所小学以微小的比分差距惜败,仅获得亚军,这所小学的校长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样写道:“让孩子们现场坦然面对确实难为他们!挫折对孩子们来说也是成长,永争第一、超越自己、决不放弃就是卓越!来年再战!”

        其实,体育运动是一种最为直接的人生成长课。不知道你成长经历中有没有听到过老师或家长讲过类似的话,“别练得那么苦,千万别磕了碰了”“不是人人可以拿冠军,玩玩就好”“比赛就是赢了比什么都重要”“运气好比什么都重要”……这些声音传达人们从不同的视野角度对体育的观点,多少表露出消极和侥幸的态度。

        在奥林匹克教育的推广实施过程中,体系化建设和全员参与应该是中国特色奥运教育的一大法宝,日积月累的渗入式推进,广大青少年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

        所以,假如你坚持从事并热爱某项体育运动的话,一定会总结凝练出与上面观点不一样的结论:不管哪个体育运动项目,都是在统一的规则下去组织实施活动和竞赛,因此潜移默化教会人们建立公平竞争意识;为了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目标,运动参与者一定会专注持久努力,这样就学会了以奉献投入的态度做事;体验胜负不同结果是体育竞赛最平常的事情,没有谁是常胜将军,当你到了高手的水准,就绝不会将砝码压在运气上,会明白实力是基础,享受过程比注重结果更重要的道理……所有这一切的教育体验和收获,都在不知不觉中的运动参与过程中发生。体育的魅力正是在于此,总能有效帮助人们领悟到一种积极的人生观,满满的正能量。

        记者:受2020年年初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原有的生活、工作、训练等都被打乱。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广大青少年如何有效地接受奥林匹克教育?

        谢军:竞技比赛有一个特点,越是顶尖选手的巅峰对决,越要面对各种变数和巨大的压力。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所以,挑战面前更要做好我们该做的事。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向世界交出的精彩答卷中凝聚了各行各业攻坚克难的业绩,其中当然也少不了奥林匹克教育工作的贡献。

        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北京体育教研”微信公众号,引导一线体育教师创编适合居家锻炼的动作和游戏,督促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同时推出“云运动会”“亲子运动”“学生秀”“运动榜样”等栏目,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运动。在具体工作中结合实际工作,继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让孩子们增长奥运知识。北京市中小学生冬奥知识竞赛现场,评委老师曾不由自主地感叹:“今天在这里,我感觉自己也像一名学生,听孩子们答题,我也在盘点自己的知识积累。孩子们表现太出色了,尤其在经典赛事评论环节,孩子们配得上奥运精神的传承者。”在首都体育学院,严抓防疫抗疫工作的同时一如既往将服务和助力冬奥列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包括服务国家冰雪项目运动队服务保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项目的积极争取和工作开展、“奥运遗产”重大课题项目的研究推进、奥林匹克教育博物馆的展示、冰雪项目人才的培养、正在筹建中的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以及北京奥林匹克教育各项工作计划任务都在紧锣密鼓的节奏中有效开展。

    从小树立健康理念,将体育运动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

        记者:知易行难,坚持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坚持体育运动,对很多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对青少年更是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引导孩子们养成并坚持好体育运动习惯?

        谢军:在北京,只有三个月的冰雪季,如何持续进行冬奥项目的锻炼?北京市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等,就创造出冰雪运动旱地化、本土化的奥林匹克教育方法,开展了“冬奥会背景下中小学冰雪运动旱地化实施的研究”,为冬奥运动创造了条件,成为北京对世界奥运的贡献。

        理念和习惯本身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一个是知,一个是行。常言道,知易行难。一个人的行为还没有达到习惯的水准时,很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体育运动能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看一个人的健康理念和运动习惯是否达到知和行的高度统一。从这一点上来讲,健康教育更需要“童子功”,要从娃娃抓起,从小给孩子们灌输健康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青少年将体育运动视为吃饭穿衣一样的生活组成部分,巩固形成贯穿一生的身体运动锻炼习惯。当然,从另外一个方面讲,一个人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贵在行动起来并持之以恒。特别是在现代科技改变生活节奏和内容,让人越发容易“宅生活”的今天,更要提倡迈开腿、动起来、出出汗。

        奥林匹克精神倡导健康理念与生活方式,体现了参与合作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在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时代大背景下,奥林匹克教育工作是北京冬奥遗产助力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体现。

        记者:我们来展望一下,北京冬奥会将可能留下哪些“奥运遗产”,让广大青少年受益?

        谢军:在国际奥委会的《遗产战略方针》中,“奥运遗产”被定义为举办奥运会或体育赛事为居民、城市、赛事等带来的长期收益。

        从1993年我国首次申奥,到2008北京奥运,再到2022年将举办的冬奥会,跨越近30年的奥运主题令一批批学生接受了最直接的奥林匹克启蒙教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教育经验和做法。同时,我们还通过如“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冰雪运动推广普及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示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助力国家发展战略研究”等深入的研究来助力奥林匹克教育。这些年,国家和省市各级奥林匹克教育发展规划和促进措施频频出台,无论从工作目标理念还是推进力度节拍上都在向科学化、常态化发展,勾勒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教育模式。

        在教育领域,一系列与奥运相关的“体育工程”规划措施有效加强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工作力度。例如,健康中国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并进行部署;教育管理部门要求学校课程设置中给体育课安排了更多课时;很多学校已经将奥林匹克运动列为学校常规的课程教学内容;冬季运动项目的日常教学训练活动令学生们增添了滑冰滑雪等新运动技能。

        (本报记者 杜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