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1日 星期一

    痴心守望二十年

    讲述人:宁夏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李鹏

    作者: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文攀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1日 07版)

        【奋斗足迹】

        宁夏回族自治区内遍布着不同建筑形制的长城,与贺兰山、六盘山、黄河、沙漠、绿洲等一起,呈现出独特而壮美的长城文化景观。

        宁夏长城之美不仅吸引了我去追光逐影,更让我成为一名长城守望者。作为宁夏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20多年来,我在长城影像传播推广的实践中,不仅让人们感受到长城文化遗产的魅力,更唤起了人们对长城的保护意识。历史深处的宁夏长城,有解读不尽的意蕴,要用心灵去慢悟感怀。

        素有“宁夏八达岭”之称的青铜峡北岔口段长城,是宁夏明代长城建筑形制保存最完好的一段长城,也是我20多年来摄影记录的重点。每一次拍摄长城都是一次触摸历史的体验,在往返于长城和市区的40多公里路程中,有过摩托车轮胎被扎破、汽车在黑夜中迷路艰难行进的困境;也有从三关口段至北岔口段徒步20多公里拍摄长城、夜宿烽燧旁等待日出的难忘经历;更有抓一把长城脚下的沙葱就着干粮当午餐的惬意。用镜头追逐长城的身影,是一种有别于城市生活的平静,每当面对历尽沧桑的墙体和烽燧,仿佛与历史融为一体。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国飞行》这本书,书出版于20世纪30年代,呈现了作者航拍中国的大量照片。其中一幅标注有“宁夏西部”的长城照片,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由于常年行走在长城脚下,我对宁夏“西长城”的长城本体建筑形制、环境风貌再熟悉不过,借助卫星地图,我将书中照片所展现的长城位置锁定在青铜峡市井沟段。2015年,在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长城内外》栏目摄制组的见证下,我们借助无人机复拍了80多年前的这段长城照片,通过照片比对,发现这段长城依然保护得非常完好。

        无论是等待日出日落还是感知光影流动,无论是经历寒来暑往还是守候风云变化,从宁夏盐池县毛乌素沙漠南缘中的八步战台到宁夏中卫市黄河黑山峡谷中的山险墙,从北部石嘴山市贺兰山深处的明代烽燧到南部彭阳县长城塬上的战国秦长城,行摄宁夏的长城遗存,我不仅感受着宁夏长城特有的诗情意境,也定格下春夏秋冬不同光影的长城影像。我先后举办了“长城记忆”“守望长城”“长城守望者的视界”个人摄影作品展,《舞动的长城》《贺兰山下遗韵》《天地之间》等作品亮相国内摄影展览并获奖。我先后赴嘉峪关、八达岭参加“丝路·长城”国际摄影艺术大展、中国长城国际摄影周等光影盛宴,激发了我筹办宁夏长城摄影专题展览的愿望。2018年,我担任“朔地风骨——宁夏长城风光摄影作品展”策展人,从宁夏征集200多名作者的1800余幅(组)作品并精选120幅作品在银川首展,历时两年多时间,先后在石嘴山、吴忠、盐池等地巡展,现场观众累计超过10万人次。

        摄影作为时间的艺术,每一幅照片都有解读不尽的意蕴。希望透过我的镜头,在一幅幅连接历史和未来的长城照片中,让人们触摸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血脉中最强劲的律动。

        (本报记者王建宏、张文攀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