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6日 星期二

    疫情下的中国文化和美好形象展示窗口

    ——访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葛译友

    作者:本报记者 刘军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6日 16版)

        葛译友 刘军摄/光明图片

        【中国人在海外】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欧洲人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欧洲为抗疫采取了隔离、宵禁、网络办公等新的工作与生活方式,这也给当地的中国文化传播提出了新的课题。“疫情挡住了人们出行的脚步,却不能阻碍中欧文化交流与共享的渴望。”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葛译友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肯定地表示。

        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位于欧盟区中心地段,成立五年多来,已成为在欧洲传播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2020年,中心举办了五周年庆典活动,在线上推出了展示齐鲁文化的《“墨自东方来” 山东美术馆作品展》,诠释中国佛教文化的《从乐山大佛看中国佛教文化》。昆曲《南柯记》、程十发作品展、竹雕艺术纪录片、海派百工古筝制作技艺等,展示江南文化、海派文化,让观者体味何为民以食为天,叹精巧技艺,赞传统医学,听人间雅乐,领略中国匠人精神,品味中国非遗技艺。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和中华儿女的“心结”,也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纽带,而中心正是以中国传统节日为海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抓手。由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盟使团和上海市文旅局主办,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与上海芭蕾舞团承办的“庆中秋、迎国庆暨中心成立五周年庆典”现代芭蕾《绽放》的线上专场直播,将中国传统戏剧昆曲和现代芭蕾跨界融合,诠释中国精神,为全球抗疫传递爱与希望,吸引了38万人在线观看。一位名叫德尔文的欧洲网友在留言中说,感谢主办方的悉心安排和上海芭蕾舞团的精彩演绎,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给人们带来艺术的享受和前进的动力。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中心的汉语老师和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学员合唱中国歌曲《但愿人长久》的视频上线。尽管有人的汉语发音还不够准确,但演唱是那么投入和真挚,在优美的歌声中,观众们天涯共此时、千里共婵娟。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华文化精髓,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入人心。

        葛译友在国外工作两年多了,对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酸甜苦辣感受颇多。他认为,对外传播中华文化需要求真务实、有的放矢,广泛了解西方人对中华文化的所需所求,与时俱进地提供适合当地人需求的文化和艺术产品。欧洲疫情暴发后,中心将全部工作精力转移到线上,一个接一个地开设了很接地气的云课堂、云抗疫、云赏析、云品味等栏目,“云·游中国”相继上线了一个市、一个区、一个县、一个镇的全域旅游,又逐一推出书香、中国团扇、海派旗袍、中医药康养之旅、江南文化等系列活动。2020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中心推出“天涯共此时——中秋节”线上文化周、芭蕾直播、国庆专辑、海派百工等系列板块,多维度打造“云端”节庆中国、文旅中国。尽管欧洲疫情形势严峻,但中心把利用网络进行文化传播的这篇文章做足,各项活动受疫情的影响不大。

        在中心网站上,记者看到许多网友写下的热情洋溢的留言。比利时网友慕娜说,《上海欢迎您》让人一分钟就捕捉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活力,从艺术、体育活动到壮观的城市景观,都令人震惊。昂托是跟随中心网课学汉语的法国学员,他在留言中表示非常喜欢中国文化,中心的网课使他的汉语水平提高了一大截,他还希望中心多推荐一些带英文或法文字幕的中国电影。汉语课老学员纳迪尔说,疫情期间,虽然不能跟老师和同学们面对面学习和相处,但网络科技拉近了大家的距离,他感谢中心给了他继续快乐学汉语的机会。还有一位女网友在看了《舌尖上的中国》后写道,中国美食不仅满足温饱,而且有健康养生的功效,有机会一定要给朋友们做几样中国菜。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欧洲的“十字路口”,也是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是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与上海市共建,是中国首个采取部省(市)合作新模式进行建设、运营和管理的海外文化中心,上海是中国的“时尚之都”,这也使得中心的“海派文化”特色明显。葛译友说,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坚持“优质、普及、友好、合作”宗旨,以“时尚、精致、融通、分享”理念,将文化内涵与旅游载体完美融合。

        葛译友表示,现在欧洲疫情尚未出现明显好转,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将继续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线上活动方面下功夫,与欧洲民众分享更多的中国经典文化艺术、人文风情,以及旅游、美食等文旅融合的内容,让中心成为一个展示中国文化和美丽中国形象的窗口。

        (本报布鲁塞尔1月25日电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