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日,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举行建校35周年发展大会。“和而不同,藏汉情融”和美文化展示活动令人关注。在此次活动上,龙城藏文化体验中心揭幕。经典文化长廊、汉藏历史故事展示,藏餐藏服体验等体验板块,让人们身临其境走进雪域高原,感受汉藏文化交融的无穷魅力。
多年办学实践中,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始终秉持“和而不同,藏汉情融”的办学理念,以多维度的“和美教育”培养西藏学生开放包容的心态及高度的民族认同感,爱国主义教育润物无声。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是江苏省为落实国务院“智力援藏”精神所成立的首批内地西藏学校之一。自1985年以来,每年有约150名学生从西藏自治区来到常州学习,三年后再回到西藏统一中考。35年来,学校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4000多名人才,在建设西藏的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骨干作用。
学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和“汉藏家庭结对”,用浓浓的爱滋润远离家乡的孩子们的心田,以“和美文化”伴随来自雪域高原的“雏鹰”茁壮成长。
“全员育人导师制”规定每位授课教师与10至12名藏族学生结对。“每个西藏来的孩子都有‘四个爸妈’。”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副校长毛平说,“班主任、生活老师还有结对的‘常爸常妈’,都待这些孩子像自己的子女一样。”
“汉藏家庭结对”至今已持续10年,参与结对的孩子共计1270位。长江头尾的两个家庭融和成一家人,亲情在孩子们毕业后仍继续深化。藏族学生旦增塔青在日记里写道:“我在常州有个家,这里有我亲爱的常爸常妈。一大桌丰盛的饭菜、漂亮的生日蛋糕和全家人齐唱的生日歌让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心里有一块软软的地方被不断撞击着、撞击着。我从没和您说过我的生日啊!我也从没想过,在千里之外的异乡,有人记着我的生日。这件事让我永生难忘!”
校本课程是实施“和美教育”的主阵地。常州西藏民族中学根据藏族学生的特点,自主编写了内地民族班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和美社会》和《五个意识读本》。《和美社会》分学段编为三部分,内容层层递进、不断提升。七年级为“我的班级”“我的学校”“我的家乡”,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了解汉藏文化;八年级为“我们的国家”,培养学生包容开放的文化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国家认同感;九年级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开放胸怀。《五个意识读本》围绕国家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文明意识、感恩意识设计了精彩的小故事,深入浅出、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梦想课程是该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寓教于乐带领学生“去远方”。学生们选定一个城市,在有限的预算内设计旅行计划,由此认识祖国的山川湖海、风物景观。西藏班教师邵雯燕告诉记者:“今年有一支队伍选择了哈尔滨作为目的地。刚开始讨论时,大家首先想到当地美食,我们引导学生从气候、历史、社会等角度认识美食。大家又由美食联系到建筑,在研学建筑时发现哈尔滨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因此又探究了藏族与哈尔滨少数民族的文化异同。”
独具特色的和美文化游学课程,则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提升文化认同。很多学生毕业多年后回忆初中生活,仍对游学课程念念不忘。春季体验常州创意文化,夏季寻访孔孟故里,秋季游学江南园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冬季开展各民族风俗文化知识竞赛。“登顶泰山的那一刻,我们领略了课本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在孔庙孔林,我们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加深了对儒家文化的了解。”谈及游学孔孟故里、登泰山的经历,学生们记忆犹新。
“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与祖国密不可分。”正在常州西藏民族中学读初三的学生旦增稔倩,即将升学回到西藏,两年多来在常州的学习生活使她思想更加成熟,对未来的规划更为清晰。“我在书中读到过很多医生的感人故事。而给我触动最深的,是今年疫情期间,白衣天使们为国家战疫做出了英勇无畏的奉献甚至牺牲。我的‘常妈’就是一名妇产科医生,我想报考医学专业,和‘常妈’一样,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刘晓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