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4日 星期一

    静坐少动导致身心健康水平下降

    幼儿体育教育亟须补齐短板

    作者:本报记者 禹爱华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4日 08版)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社会对于幼儿健康给予了更多关注,体育教育也开始在幼儿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从市场化幼儿体育培训机构的大量出现,到幼儿体育赛事、幼儿体育用品博览会开展得如火如荼,都感受到了幼儿体育不断上升的“热度”。

        如何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让幼儿的运动能力得到开发?专业场地不足、教师人才缺乏、体育活动课程设置不合理等短板如何弥补?近日,健康中国与幼儿体育发展高峰论坛在长沙师范学院举行。就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出席论坛的有关专家学者。

        幼儿体质健康状况的恶化是一个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柳倩说,“当前,幼儿个体更加趋向于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运动缺乏症的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导致幼儿群体身心健康水平下降、诱发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长沙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斌表示,当前我国幼儿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面临来自环境、家庭、幼儿园的多种困境,表明相关社会支持缺乏,主要体现在家庭支持形式简单、园所支持功能缺位、社区及相关社会组织支持有限、政府支持政策运行不畅与投入不足等方面,制约了我国幼儿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3岁至6岁阶段幼儿的体育活动应该正本清源,明确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目标。”杨斌说,“体育主要是通过身体练习来达成教育的目标,所以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体育的首要目标。幼儿体育‘竞技化’‘专项化’‘小学化’等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对幼儿阶段体育活动是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一属性理解不透,是教育功利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我国学前教育正在进入发展关键期和重要转型期。”柳倩表示,未来,中国学前教育将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进入“系统治理、体系改革”、规范发展、普惠多元、质量为王的阶段。幼儿园健康教育需要面对专业教师人才不足等诸多新的挑战。

        “包括长沙师范学院在内,面向幼儿体育教师培养专门性人才的学校,目前全国仅三家。我们学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年年供不应求。”杨斌表示。

        有关专家在北京和山西的调研结果表明,大约78.4%的幼儿园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在广东进行的调研显示,体育专业毕业的幼儿教师大约为幼教师资总比的2%。这种需求与供给间的巨大缺口导致幼儿体育从业群体的快速低质扩张。

        “幼儿体育教育是一个专业化、系统化的学科,需要有科学的培养体系与标准、专业的教材与教师,并能在社会上达到推广和示范作用。”杨斌建议,学校教育中,在学前教育专业增加体育教育模块,在体育教育专业增加幼儿体育教育模块,从结构体系两个方面补齐幼儿体育教育人才缺乏的短板。同时,整合有培训资质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提供优质培训,加大对幼儿体育培训教练的培训力度,帮助他们及时补齐幼儿体育教育短板,掌握幼儿体育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

        “培养幼儿身体素质时,要尊重幼儿身体素质的意愿、动机和自信,做到以游戏为主,激发和维持幼儿的运动兴趣。”首都体育学院原校长王凯珍认为,要积极引导幼儿将体育活动融入日常生活,养成锻炼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衣、食、住、行之后第五大生活内容。

        那么,促进幼儿体质健康,究竟谁来负责?如何负责?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张莹表示,幼儿的成长是受到家庭、社区和幼儿园等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多种环境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因素的影响,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教育场所而且也是最关键的场所。所以要引导家长有正确的幼儿体育观念,学习一些幼儿体育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一些户外室内运动的基本方法。

        北京大学妇女儿童体育研究中心主任董进霞表示,在幼儿体质健康的培养问题上,应建立家庭、幼儿园、社区三方联动机制,要充分发挥家庭、幼儿园、社区各自的作用和优势,形成家、园、社共建幼儿生活体育化的方案,促进幼儿体育社会生态发展。“尽管未来会有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去克服和面对,但我相信,为了孩子的健康,家庭、社区和幼儿园一定会共同努力,找到适合他们的合作模式和工作机制。”董进霞说。

        (本报记者 禹爱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