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讲述人:山西省石楼县黄河兴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刘彩红
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16岁初中毕业后,我就背井离乡到太原打工。在城里起早贪黑地干了20年,当过保姆、摆过地摊,后来靠着服装生意立足,打拼出一份自己的事业,十多年前还把家里人接到太原生活。在回乡创业前,我是家乡人眼中逃离大山的成功“模范”。
2016年6月,机缘巧合,我参加了吕梁市政府举办的“迎老乡、迎客商、兴吕梁”恳谈会。会上,看到家乡人眼里对我们这些在外“能人”返乡创业的渴望时,我就动了回乡发展的念头。
一开始,家人反对,我做不通他们的工作,只好只身回到老家。当年,我就流转了黄河岸边的350亩坡地,用来发展花椒特色产业。这并不是我一时兴起的决定,而是认真考虑后的慎重选择。花椒市场需求大、销路好、价格高,但花椒树生长对地理、气候条件要求严格,家乡的地形地貌正好符合。
2017年春,我把爱人“逼上梁山”,带着他住进了老家荒废许久的破窑洞,带领乡亲们按学来的方法“大苗栽水地、小苗栽旱地”,可因为那年干旱,小苗都旱死了。2018年春天刚到,我们就拔掉干枯的小苗,全部补种上大树苗,谁知道当年秋雨多,来年春天,补种的树苗根都烂了。第三年,我们又咬着牙,直接栽种根部保存土球的树苗,成活率终于到了九成。
几次折腾下来,先后投入了300多万元,我们的家底被掏光了。但我不后悔,因为花椒树活了,全村人有了“摇钱树”。创业初期,我就组织了村里28户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按照协定,在1至3年的生长期内,合作社每年每亩地给村民100元的分红,进入成果期后,每年每亩地分红200元。同时,花椒树的除草、施肥、浇水、采摘等工作需固定劳动力20余人,每人每年工作四个月左右,收入14000元,这让山里人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2019年,5000株花椒开始挂果。满山遍野的花椒香吸引了之前还在观望中的村民们,他们主动找到我要求开始试种。我的花椒育苗基地也建立了起来,并成立了景楠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花椒收购、加工与销售。
过去一年多,我一直在寻求各种机会推介花椒产品,尽管很多时候,在场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我是谁,但我总会让大家记住石楼县前山乡有个“花椒女”。最近,我还将路演“搬”到了山西省妇联组织的创业培训班上,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花椒梦”。
今年年初,在团中央驻石楼县扶贫工作队帮助下,我又有了一个建立花椒全产业链的设想。工作队队长孟利启发我搞花椒健康养生,提升产品效益。他们不仅给了我资金上的帮扶,还帮助我找专家,开发了几款附加值高的花椒保健养生产品,这样,农民的花椒销路就更广了,收入也能更高。
为了让好产品有个好颜值,我变卖了积攒多年的首饰,用来设计包装物料。看着家乡的花椒产业蒸蒸日上,老乡们在家门口能致富,我内心别提多满足。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吕慎、张国圣、李宏、李建斌、杨珏、张勇、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程雅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