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芳(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中国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认真做好老艺术家的走访慰问工作,千方百计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送去温暖和祝福。中国文联授予苏统谋、刘兰芳、邢晏春、李保田、陈铎、刘效礼等六位老艺术家“中国文联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
10月15日,在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现场,当铁凝书记将“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荣誉称号授予我时,除了激动,我更感责任重大。这个奖项除了说明观众对我这个说书人业务的认可,更表明了我们党对知识分子的重视与关爱。
我是一名说书人,写好书、说好书、教好学生是我从艺60余载不变的人生信条。通过创作和实践,我深切地认识到,文艺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近年来,我也在题材上积极创新,尝试创作了多部歌颂我们党成立以来伟大功绩,以及弘扬中国共产党党员舍生取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新时代评书。例如,《彭大将军》长篇评书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英雄事迹再次传唱,这一尝试除了将这段历史客观展现,也唤起了人们的爱国热情。最新创作的长篇评书《大孝惟忠》,说的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了制造核潜艇,隐姓埋名30载,直到30年后,他的付出才被家人、世人所知的故事。每当演出这段评书时,我都止不住流下热泪,观众也都在擦拭眼睛。我想,这就是民族精神与中国梦的感染力。创作这类新中国的动人故事,更是我今后努力探索和学习的方向。
每个人都会累,但知道那么多地方的人还想听我说书,我怎能拒绝?那么多可以为时代放歌的故事正等着我去书写,我怎能停下?我已年过七旬,但仍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儿。对我来说,获得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称号不是终点,我还要继续发挥余热,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情。
(本报记者朱蒂尼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