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

    虽是“小”学校,却有大梦想

    作者:陈连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8日 13版)

        【我在“田园学校”】

        我是从城市学校来到农村学校的。从教育者的责任感来说,我觉得面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面对专业发展更需要提升的老师,内心有一种迫切的想法:努力改造薄弱学校,尊重每一个生命。

        我的学校地处北京市朝阳区东五环城乡接合部,学校树木葱茏,在快速城市化的当下,学校的建筑是平房,风格是红屋顶绿墙壁,具有童话般色彩。学校还有供班级、职工自由种植的菜地。根据实际环境,我们提出建设“现代田园学校”的口号。旨在创造舒展的、自由的、适切儿童天性的空间。

        基于对岁月抱有的安静等待之心,我们提出学校的核心理念:“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种子”也和学校的名称暗合(豆各庄中学),每个生命都是喷薄欲出的“豆子”。教育是慢艺术,怀着敬畏之心,在信任老师和相信孩子的基础上,笃信笃行,立德树人。

        在课程建构方面,我们围绕建设现代田园学校的办学目标,努力构建田园课程。目前已经开发出“二十四节气古诗词主题诵读”校本课程,在每个节气来临之际,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到校外感受节气氛围、进行节气主题讲座、举办节气诗歌比赛和节气风俗展示等,让生长于中华民族大地的传统文化得以“复活”。借助学校的菜园,我们还将开发“蔬菜课程”“种植课程”等,尽最大可能利用校园资源,进行教育开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要保持必要的警惕、守住必要的界限:就是泛课程化和资源的泛化使用。我们没必要把校园的每个景、每块地都进行课程开发,一些校园景观和场所自然存在就是最好的时间证明,不必刻意附着教育因素。

        管理方面,行政管理团队围绕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方向,致力于从学习角度提升管理团队的认知力和管理力,所有行政人员都带班上课。学校实施“三年读一百本名著”的阅读工程,每天中午开设“阅读分享”和“习字”课,鼓励学生“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激励学生做喜爱阅读的中国人。

        现代田园学校中的“现代性”就是开放和吸纳。学校绝大多数学生是京外生源,以后要回家乡读高一级学校。我们所做的是让孩子在此刻享受最好的教育、提供最开阔的视野。以后这些孩子回忆起在北京的求学生活,应该充满温馨和美好,而不是遗憾和疏远。怀着这样的教育情愫,学校组织学生去国家大剧院看歌剧、去小剧场看儿童剧,走遍学校周边的郊野公园和社会实践基地。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受首都的伟大和深邃。

        对于“田园学校”的理解和把握,不是用复古姿态逃避现代语境,更不是引导师生躲进桃花源式的阁楼进行自我满足和自我陶醉的“浅斟慢诵”。教育需要直面社会矛盾,并迎接复杂多彩的生活。我们取“田园”中土地的博大厚重、种子的自由生长、物类的丰富多样、个性的多姿多彩这些特征,进而赋予学校教育的独特内涵。在这方面,我们通过两条路径来实施:其一是通过学科活动周开展基于学科的特色活动,比如语文学科的“相约春天”诗歌朗诵会、英语学科的口语表演、数学学科的模特时装秀等。其二是丰富的“节日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以自由成长,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我们设立了足球节、风筝节、舞蹈节、朗诵节、表演节等,使学校的教育沃土得以丰厚。在这个过程中,紧紧依靠全体教师的智慧进行渐进式的丰富,而不是校长“一个脑袋”的运行。全体师生共商共议,绝不是校长一个人居高临下的指挥。

        我们试图寻找学校发展的内生式道路,进而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每位老师参与课题研究,每个学科都有属于自己的课题。每个课题紧密结合北京市的中考改革精神:语文课题侧重于大阅读和深度阅读,数学课题侧重于课堂的数学活动,英语课题侧重提高农村学生的口语能力。教师们从畏惧科研到享受科研带来的成功感,并利用科研改变课堂、利用科研建构课程,并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

        我们希望寻找让学校回归阅读的道路,并抵抗浮躁和功利,培育宁静之心和从容之态。在现代田园建设中,努力让校园中的每个人“播撒美好生活的种子”,这是我们内心的理想愿景。

        虽然是小学校,却有大梦想。

        虽然是平房校,却有攀登教育高楼的梦想。

        虽然地处农村,但努力站立在教改前沿。

        这是农村薄弱校的追求。

        这是农村薄弱校在城乡教育均衡化过程中的自觉努力。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作者:陈连林,系北京市豆各庄中学校长、北京中学原副校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